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哈羅公學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2-04-12 14:16:20  


1971年2月,哈羅公學學生身著傳統校服和草帽聚集在校園。
1930年,哈羅公學學生在新學期捧著新書。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訊/在英國首都倫敦,偶然可以看到這麼一群年輕的男生,他們身穿雪白的襯衣,外著天藍色的西裝外套,英俊瀟灑,自信十足。更引人注目的是人人頭上那頂帶著深藍絲帶的英式硬草帽(有時候會是黑禮服配英式高禮帽及手杖),這群孩子必定來自著名的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先賢恐怕很難預料到,他們曾經創造的工業文明的各種品牌,已經一個又一個落入德國、中國乃至印度人之手。但是作為英帝國黃金時代象徵的一個軟標誌—教育,倒是依舊聲名顯赫,吸引各種精英學子、王子皇孫、富家貴胄慕名而來,為英國帶來滾滾財源。除了牛津、劍橋一類的傳統大學,很多人也把目光早早瞄向了如哈羅公學一類的貴族中學。因為一旦能夠成功入讀這類頂級學校,不但意味著獲得了進入牛津、劍橋等名校的敲門磚,也意味著自己的子女能夠接受最正統全面的英式貴族教育,有望成為正宗的“英倫貴族”。

  哈羅公學,是這類貴族學校中的佼佼者,英國貴族教育體系中的明珠。即使面臨數萬英鎊一年的高昂學費,世界各地那些腰纏萬貫的家長,依然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兒子(女兒是不行的,因為哈羅是男校)戴上那頂哈羅草帽。對他們來說,或許只要哈羅公學願意接受,金錢不是問題。賦予哈羅公學神秘光環的,不僅有輝煌的歷史與傳統,也有大英帝國依舊耀眼的軟實力殘光。

不允許說英語,射箭是必須的

  多少有點諷刺的是,哈羅公學的創始人,既不是聲名顯赫的公爵,也不是名留青史的主教。1572年,一名哈羅本地的富農,約翰•利昂從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那裡獲准在當地建立一所面向本地農民孩子的學校。作為代價,他出錢支付了兩名學生未來去牛津和兩名學生去劍橋學習的費用,並修築了連接倫敦和埃德加的公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