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世界文明起源於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2-05-22 14:31:43  


 
四、伏羲、炎帝、有熊氏與考古文化對應關係

  伏羲與軒轅為同一人(或世系),首創歷數體系,見第一王朝,自號青(秦)帝,青與秦古音相同,後人又稱為皇帝,皇者始祖之意。神農氏打敗青帝末世,建第二王朝,號炎帝或朱(周)帝,赤帝。有熊氏戰敗炎帝末世蚩尤,號陝(商)帝,陝古音與商同,商與黃古音相同,又稱黃帝。伏羲,神農,有熊合稱三皇,活動中心在以渭河流域及周邊部分地區。三皇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應象夏商兩代那樣不斷遷徙都邑。

  1、 皇帝伏羲開國秦嶺下

  皇帝軒轅氏既是青帝伏羲而與黃帝有熊非一人(或世系)。其一,軒轅在金文寫作天黿,為龜蛙合體。在四象體系屬於龍類,或者就是龍的本體,龍特指伏羲。其二,周人以伏羲為文化祖先,周人又言出於天黿,則天轅既是伏羲。其三,黃帝的“黃”當為“皇”的通假而非“色尚黃”。皇帝即為初始帝王或第一位帝王,第一帝是且只能是青帝伏羲。“皇”字在《說文解字》中解說為“大也,從自,自,始也”。青帝的青本表示第一的意思,因為青在四色中排位第一。第四,《國語晉語》言黃帝炎帝是黃帝在先炎帝在後。第五,黃帝尚黃為五行學家的觀點與事實不符。按五德終始說,太昊伏羲氏繼天而王,為木德,色尚青;炎帝神農氏以火德王,色尚赤(朱);黃帝以土德王,色尚黃。在五行說提出以先,在四象體系中無黃*色的位置,天文四宮接替南宮朱雀的是西宮白虎。由此,代替炎帝而王的當為白帝。有熊氏的“熊”本與天黿相異而與虎同類,自應稱為白帝,而與天黿黃帝並非一人(或世系)。

  青帝伏羲文明對應考古文化為半坡文化。第一,半坡文化房屋為方形和圓形兩種,在同時代考古文化中最為典型的反映“天圓地方”思想的數學基礎。第二,半坡文化三足器的消失反應了對稱思想建立,對稱是歷數體系的重要標誌。在當時考古文化中獨樹一幟。第三,半坡文化文物反應當時以掌握圓的六等分畫法和四等分畫法。如半坡遺址石環,彩陶盆紋飾,大地灣二期彩陶曲腹盆等。第四,半坡遺址石柱的樹立標誌當時已經觀測影子授時,石柱截面大體呈六邊形,與歷法用六做除數相同。第五,半坡文化極流行魚紋,在四象體系中魚為鱗蟲,與龍同類。魚或許就是最早的龍。而伏羲圖騰為龍。第六,半坡文化有大量葫蘆形彩陶器,據聞一多考證,盤古,伏羲為一人,本意為葫蘆。第七,半坡文化被廟底溝文化取代,廟底溝文化崇尚鳥紋和紅色,與炎帝相符,間接證明半坡文化是伏羲文明。

  伏羲故都 陳之所在在全國關於伏羲活動地傳說比較著名至少有甘肅天水,陝西寶雞,陝西驪山周邊,河南淮陽,河北新樂,山東曲阜,等六處。淮陽,新樂及曲阜在半坡文化分布區之外,顯然只是後人紀念伏羲之地。兩千年來淮陽被認作伏羲故都源於《漢書•地理志》對“伏羲都陳”的解釋。伏羲所都之陳當為秦,在渭河流域,非周代諸侯國陳國所在地。依考古資料,伏羲氏當興起於渭河下游,發展到整個關中及周邊廣大區域,即半坡文化分布區,後來在炎帝文明——廟底溝文化緊逼之下逐步後撤至渭河上游寶雞天水地區,以至更偏西地區。馬家窖文化應為伏羲氏後裔,其彩陶紋飾變形蛙紋與“天黿”一致。《國語晉語》言黃帝以姬水成。姬水當為天水境內籍水。秦國得名於地名“秦”,其地在天水。秦源於伏羲氏。(注:秦通“青”)。

  2、炎帝神農氏崛起晉西南

  典籍記錄和神話傳說認為炎帝繼伏羲氏而立。炎帝故里據傳說有甘肅天水,陝西寶雞,湖北隨州,山西高平,湖南株洲等至少五處。炎帝繼伏羲而王,尚朱(赤),以鳥為圖騰。廟底溝文化彩陶紋以鳥紋抽象鳥紋代替魚紋,大型建築墻壁,地面塗紅色顔料,這正與炎帝文化特征相符。說明廟底溝文化為炎帝文明。

  考古發現,廟底溝文化發源於晉西南地區,則神農氏起源於晉西南無疑也。神農氏又稱烈山氏,厲山氏。厲山當指山西運城中條山。中條山古名歷山。《國語•晉語》言“炎帝以姜水成”。此姜水當為寶雞汧水即今千河。姜同羌,羌與千古音同。2006年考古發現的秦家灘廟底溝文化遺址大型建築,地面塗紅色顔料,處於千河近旁,推算原面積約200平方米。或為炎帝初都之宮殿。

  涿鹿之戰發生於華縣至靈寶間。靈寶西坡遺址為炎帝最後的都邑。蚩尤實為炎帝末世。西坡遺址F105,F106大型房址面積巨大並塗朱砂,當屬於炎帝都邑。F105 ,F106被人為毀壞,被塗白灰的F102,F104等覆壓。這正是尚白的有熊氏代替尚朱的炎帝最重要的標誌。

  3、有熊氏源流

  戰國秦漢間學者誤把黃帝的黃字理解為黃色,把軒轅與伏羲分為二人。又把軒轅氏當做第三王朝與有熊氏混為一談。依考古發現,有熊當稱為白帝,對映考古學半坡晚期文化。靈寶為陝原所在,陝當為有熊氏國號,陝通商,為西方之音。有熊氏崇尚白色,這是探索其起源的重要線索和依據。

  在廟底溝文化晚期,已知最早採用白灰地面的是陝西白水下河遺址。下河遺址F1五邊形房址使用面積有300多平米,證明其地位較高。地面白色,當屬有熊氏所在。更早的五邊形房址發現於陝西彬縣水北遺址,這裡可能是有熊氏早期的活動中心。

  慶陽西峰南佐遺址 天水秦安大地灣遺址四期當為有熊氏不同時期都邑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