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理性看待中美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2-05-30 10:54:39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結束後表示,中美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強時期。此言非虛。在中美關係的歷史上,老問題未解,新問題又出的情況經常出現,任何一個單一問題的出現都不會導致雙邊關係的大幅度倒退,從這個角度看,沒有理由對目前的中美關係持有太多的焦慮。”新加坡聯合早報昨天登載周慧來的文章“理性看待中美關係”:

  今年來,中美關係的發展似乎迷障重重。那邊廂,剛剛在妥善處理陳光誠事件的基礎上,順利召開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並取得重大成果,這邊廂,孔子學院和人權報告風波再起。如何看待和分析中美關係,考驗著世人的智慧。

中美關係注定矛盾多多 

  國際關係的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世界上不可能也從來沒有不存在矛盾的國家關係。而且,國家規模越大,雙邊關係越重要,兩國的矛盾也相應越多。對中美兩國來說,尤其如此。

  其一,國際體系結構產生的矛盾,這是中美關係之間的主要矛盾。冷戰結束以後,中美關係事實上就開始成為國際體系中的一組主要矛盾。特別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老二的位置坐實之後,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就是國際政治上典型的“老大與老二”的關係,中美關係正式擁有霸權國與崛起國的結構性特點。這個經典矛盾困擾國際社會幾百年,如今也在挑戰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智慧和意志。

  其二,中美政治社會制度差異放大了體系結構所產生的矛盾。由於兩國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加大了雙方戰略互疑的現實性,增加了建立戰略互信的難度。特別是美國作為軟實力的霸權國家,以普世價值的守護者和推廣者的立場和姿態給堅守本國獨特國情、堅持本國特色的中國增加了巨大的國際道義壓力,這方面以人權問題最為典型。在對華關係上,美國政府以“人權高於主權”的原則,採取人權與經濟利益相互兼顧的政策與堅持“主權高於人權”原則、把人權問題作為國家內政的中國之間存在巨大的反差,這個反差通過各自國內政治的運作,放大了兩國之間的矛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