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賽德克巴萊》為台灣社會尋找共識

http://www.CRNTT.com   2012-06-06 13:50:38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的史詩英雄巨作,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影片於2012年5月10日正式登陸大陸各大影院。
  中評社北京6月6日訊/“即使不能說電影《賽德克.巴萊》意味著台灣文明主體性的完成,但起碼也意味著一個新坐標出現,而在全球化背景下,這條道路更是意味著超越民族國家的更高的形態。對於大陸而言,如果不正視這種新質,不尊重台灣文明的主體性,彼此間的對話將越來越艱難。”21世紀經濟報道昨天登載謝勇的評論“《賽德克巴萊》為台灣社會尋找共識”:
  
  不準備看《賽德克巴萊》是因為《海角七號》,這部在台灣島內掀起巨大反響的電影,並沒有激起我的共鳴。在我看來,這種電影比起侯孝賢、楊德昌、李安,簡直是一種小清新版墮落,這也符合我對台灣現狀的某種認知:在經歷過民主化、族群對立和撕裂以及社會再塑造之後,這個曾經有另一種文化氣魄的華語文化區,已經被大眾文化娛樂節目所淹沒。

  還有更深一層,海角七號裡那種社會人群身份認同的困惑,那種對台灣歷史特別是歷史中是是非非的追問被小心翼翼隱藏在濫俗勵志故事和愛情故事裡面,被台灣社會追捧。而至於大陸觀眾如我,究竟有什麼意義呢?這些問題難道不是孤島一隅的枝節問題?與困惑我們的從中國現代化轉型這種宏觀叙事而言,這些小情小調意義不大。

  這種感受也一直延續到《賽德克巴萊》。這部講述原住民反抗殖民者的電影,如果繼續這條道路,恐怕依然是一部僅對台灣有意義的電影。

  隨後的事情似也在證明我的判斷,這部電影參加戛納影展卻鎩羽而歸,媒體記者們也無太多好評,在經歷了審查後終能在大陸放映,該做的宣傳工作也按照常規進行,然後就是觀眾們用自己的錢包投票:第一周四百萬的票房說明了充分觀眾的認可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