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金融轉型的邏輯與難點

http://www.CRNTT.com   2012-06-14 08:06:24  


金融轉型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依靠重化工業帶動的工業化、引進消化外國技術引導的現代化、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推動的城鎮化,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入世以後,參與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進出口快速增長成為推動經濟的另一個重要引擎。

  這種傳統發展模式的基本特征是:①依靠大企業、大項目、大基地獲取規模經濟效益;②用壓縮消費的方式保證高投資率;③用出口退稅等多種措施保持企業的出口競爭力;④通過出讓部分國內市場和政府利益(如土地收入、稅收)引進外資,並學習外資帶來的先進技術。

  《財經》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文章表示,在經歷了“壓縮式”快速追趕階段、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傳統的發展戰略和增長機制已經難以持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發展模式的轉型就成為一件必要和緊迫的事情。文章如下。

  金融轉型的內在邏輯

  1.中國經濟轉型是金融轉型的前提與基礎

  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傳統的發展戰略和增長機制已經難以持續。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重化工業所帶來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大大超出了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二是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外需急劇收縮且短期內難以恢復,使過去多年高強度投資形成的國內產能大量過剩;三是粗放、低效的生產方式難以承受快速上升的勞動力成本壓力,也難以應對來自其他新興國家的競爭;四是引進、學習外國先進技術的空間被大大壓縮。問題的核心在於,中國經濟在登上中等收入水平的台階之後,構成原有發展模式的一些要素(包括體制、制度、生產和消費方式、乃至經濟社會的組織和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新階段的發展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發展模式的轉型就成為一件必要和緊迫的事情。這種轉型的關鍵,在於調整和創新經濟的動力機制,激發市場個體的活力和創造力,提高制度的適應性和政府應對風險的能力,最終實現提升經濟整體效率和國家競爭實力的目的。為實現這一轉型,需要做到:

  ——從依靠大企業、大項目轉向更加注重培育和發展中小企業。

  ——從重點依靠第二產業和第二產業中的重工業帶動經濟,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既要獲取規模經濟效益,也要注意發展範圍經濟效益;

  ——從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轉向投資、消費、出口協調發展,注意培養消費對經濟的拉動能力,保護和提升內需;

  ——從注重消化吸收外國先進技術轉向注重自主創新,發展新興產業。

  ——從政府導向轉向市場導向,更多地發揮市場調節和自律作用。

  ——從區域競爭式發展轉向統籌城鄉,促進不同區域的良性互動。

  從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係來看,實體經濟既是金融服務的對象,又是金融持續發展的基礎。實體經濟的轉型,不僅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新要求、對傳統金融中介模式提出了挑戰,也為金融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