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穆巴拉克“死不逢時”

http://www.CRNTT.com   2012-06-20 09:51:55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段歷史而言,最難的不是凝聚仇恨,揭露和清算罪惡,而是在徹底揭露、清算後展現包容性,在包容和反省的基礎上達成新的社會共識。原本穆巴拉克的庭審,為埃及提供了這一大好契機:以法律之嚴肅明斷其罪,以社會之寬容給予其更人道的待遇和相對更好的歸宿,可幫助埃及各階層盡快翻過“穆巴拉克時代”這一頁,迅速走上民主、和平、互信、發展的正軌。

  穆巴拉克此時之“死”,讓上述一切都成為永不可能實現的假設,從這點上講,他的“早死”,對埃及,對埃及人而言,也未必是“死的逢時”。然而實現這從“司法之嚴肅”到“社會之寬容”之“共識循環”的前提,是埃及各階層、各政治派別摒棄“穆巴拉克時代”的思維定式,用“新時代”的模板思考和解決問題、矛盾。但事實證明,這一點遠未做到。

  就在穆巴拉克“死訊”傳出之際,兩名總統候選人(其中一名是穆巴拉克時代的空軍司令,另一名則是前“非法組織”的代表)仍各自宣稱自己是獲得52%選票的勝利者,對方是“竊賊”;由兄弟會和其它宗教保守派把持的國會正不斷動作,試圖逼迫軍方讓出更多權力,並力爭將所有穆巴拉克時代的政治人物打入“政治死牢”;帶有濃厚舊時代色彩的軍方則一方面宣稱自己有“最終立法權”;充斥著穆巴拉克時代人物的埃及行政議會正試圖將兄弟會所屬“自由與正義黨”等政黨,乃至剛選出沒多久的兩個議會,統統打成“非法組織”。

  整個埃及政治生活的邏輯,仍沉浸在“廣場時代”,曾被寄予厚望的民主進程在近期一系列事件發生後,已越來越明顯地露出弱不禁風的一面,而埃及社會則同樣死陷“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傳統邏輯,社會共識難以凝聚,“後穆巴拉克時代”何嘗真的“活了”?從這個意義上講,穆巴拉克是“該死的(政治遺產和邏輯)未死,不該死的(軀殼)卻死了”,說他“死不逢時”,實在是恰如其分。

  穆巴拉克的悲劇提醒每一個處於類似轉型期的社會:不要等到不得不抉擇時才作抉擇,否則對任何人、任何階層和勢力而言,都可能是更大的悲劇。(2012年06月20日07:32來源:齊魯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