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GDP破八 風物長宜放眼量

http://www.CRNTT.com   2012-07-19 08:22:16  


要破除GDP迷信的觀念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訊/近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遼寧、江蘇、廣東等五省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下行壓力仍較大。

  與此同時,GDP增速“破八”,創三年新低,財政收入增幅放緩19個百分點,這引發一些地方的財政焦慮。如近日,甘肅省永登縣地稅局大幹20天,全縣增加稅收6448萬元,上半年各項稅收收入20203萬元,短短20天,征了上半年32%的稅。

  廣州日報發表經濟學家梁小民文章表示,最近經濟下滑,政府稅收減少,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甚為錢緊,於是它們就變著法增加政府收入,加稅與收費共用,合法與非法齊來。眼前的收入增加了,但未來呢?

  假設這些地方如此增加收入不是為了吃魚翅、喝茅台,為了“三公”,而是一心想發展本地經濟。增收用心很好,但效果會怎樣?假設政府之所以想盡辦法增收,是為了用於投資,拉動本地GDP,實現本地經濟繁榮。說得好聽點,也為全國經濟走出低迷做出貢獻。這種目的正確嗎?能實現嗎?

  首先要破除一個GDP迷信的觀念,中央已多次提出,不要唯GDP論,以GDP增長為唯一的目標,並主動把今年的GDP增長目標調至7.5%,把“十二五”期間的GDP增長目標調至7%。又是一些地方對中央的精神口頭接受,實際定的GDP增長目標都在10%以上。所以,眼看這個目標有困難,就什麼手段都用上了。看來轉變思想觀念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表個態容易,但一遇到實際問題就又犯了唯GDP病。

  文章認為,其實許多地方GDP增長下降,背後的原因在於經濟結構不合理,靠低工資、低環保支撐的低價格出口,並沒有可持續性。即使全球經濟不低迷,國內增長不放緩,靠這種方式增長也有盡頭。此外,誰都知道可持續的增長要靠技術進步,這也是中央一再強調的,但技術創新還要靠大企業。不少地方的經濟是靠一大群小微企業支撐的。如果不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把小企業改造為大企業,GDP增長了,又有什麼意義?增長率放慢,財政收入減少,職能部門不在調結構上下工夫,只想增加財政收入,增加GDP,豈不是留下隱患,給將來帶來更多困難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