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升級發展理念先要擺脫投資依賴症

http://www.CRNTT.com   2012-08-05 08:40:36  


該如何避免罔顧結構調整重走片面放大投資的老路,又成了決策層無法回避的一道坎。
  中評社北京8月5日訊/在“穩增長”的大旗下,地方政府原先稍稍被壓抑的投資熱情又高漲起來,一系列遠超自身財力的投資政策計劃正次第拉開。比如南京市明確在房地產消費、汽車消費等六大方面加大政策性投入,寧波市政府從清費減稅、擴大投資、調整結構、科技創新等方面給予企業政策上的支持;長沙市策劃195個項目向全球金融機構發出投融資邀請,總投資達8292億元等等。

  該如何避免罔顧結構調整重走片面放大投資的老路,又成了決策層無法回避的一道坎。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認為,有效經濟增長從來都是基於資源優化配置的內生性選擇結果。當經濟處於下行區間時,以政府為代表的市場主體首先需要思考並應對的是:如何在糾正資源錯配的同時通過穩步推進市場化改革來釋放經濟增長動力,而非放大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顯然,沒有一套基於中國國情與經濟改革實踐同時又不乏國際普適性的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指導,沒有一套基於上述理論體系形成的前瞻性經濟政策體系的指導,僅靠“見招拆招”式的宏觀調控,是很難在中國這麼一個巨型經濟體構建起使經濟擁有持續增長動力的發展機制的。事實上,無論是三年多以前的“四萬億”刺激經濟政策的執行效果,還是改革開放以來被實踐證明為並不那麼優化的經濟增長路徑,均一再提醒我們,政府主導的投資這個政策工具真的不能濫用。否則,不僅投資邊際效率會遞減,而且會加劇本已失衡的經濟結構。因為基本的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如果技術與創新沒有實質性進步,如果市場主體對未來經濟景氣的預期沒有明顯改觀,如果現有資本設備的利用率沒有顯著提高,如果生產及稅賦成本沒有相應下降,隨著投資規模的擴大,資本品的價格必然上升,投資的邊際效率也會遞減。可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不可被刻意放大。事實上,前幾年的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已經顯示:依靠天量投資的注入儘管可以起到對經濟基本面的短期拉抬作用,但這種無視結構失衡的政府行為,其經濟績效連次優恐怕都達不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