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零分高考生的清零人生

http://www.CRNTT.com   2012-09-07 14:32:20  


 
失敗的炒作

  徐孟南建“高考0分聲”網站,花了1000多元。今年5月,網站運營。上面羅列了蔣多多、吉劍、張皎等零分考生的故事。有人說他又在像當年高考一樣炒作。徐孟南笑了笑:“我現在這樣還能炒作什麼?”

  他說,現在明白了,炒作都是有能力的人折騰的,“沒有能力,考多少個0分,也成不了韓寒。”

  徐孟南用“傻事”指代當年高考考零分的做法。他曾寄希望這一舉動為他帶來關注,改變應試教育制度,乃至改變他和萬千學子的命運。

  徐孟南高一時成績良好,高二時受韓寒《通稿2003》影響,他強烈反對應試教育,並自創了一個教育理念——“三人行”教育模式,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根據每個人的愛好、特長進行教育,文化課得分只占高考的一部分。

  為了宣傳這一理念,他決定模仿2006年高考零分蔣多多,用高考0分換來話語權,讓更多人關注他的“三人行”教育模式。

  2008年高考,徐孟南場場考試都故意違規,在試卷上四處寫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我是蒙城二中的……”他還在試卷的空白處闡述他的“三人行”教育理念。

  但分數出來後,徐孟南沒得0分,他得了143分。

  成績下來後,他給安徽一報社打去熱線電話,媒體開始關注他。但報道出來的大多是負面,批評他的幼稚。幾天過後,再也沒有媒體報道他。讓他引以為豪的“三人行”教育理念,更是無人問津。

另一條路

  高考結束後,徐孟南到上海打工。那段時間晚上,他睡不著就琢磨,“考零分這事兒,到底對不對?”

  他想不出答案,於是開始寫自傳體紀實小說《高考零分生》。沒有電腦,就用手機打出來,再發到網上。他希望看到小說的人,能給這個高考零分生一個答案。

  一個月後,徐孟南悄悄從上海回到合肥,向媒體求助:他想上大學。但高考錄取已過,沒有大學願意接受他。

  接下來的幾年,他的生活被打工的“勞累、辛苦”充斥著,而他的同學,無論名校還是專科,幾乎都在讀書。偶爾的相聚,同學們聊著愉快的大學生活,和對未來的憧憬,這令徐孟南羨慕不已。

  打工一年多後,他想複讀考大學。但父親徐廣豐對他失望透頂,叫他“不要再惹是生非”,堅持讓他繼續打工。

  徐孟南不再提複讀的事情,每次聽到同學們的近況,他都不由感慨,“一步岔開,路就不同了。”他有時忍不住抱怨,當初為什麼沒人“拉他一把”。

  這個念頭促成了徐孟南的“悔悟勸學”行動。2011年5月,他找人做了一個木箱隨身背著,裡面放了4000多份宣傳單,呼籲大家要好好參加高考,不要考0分。

  他住三十塊一晚的簡陋旅館,吃街邊的盒飯,先後到南京、合肥、鄭州等地高中宣傳。他假扮學生身份混進校園發勸告傳單,遭遇過不少保安的驅逐。

  他還堅持著在網上寫博客,在各大論壇上發帖勸告。他的“悔悟勸學”行動一直堅持到2011年高考的前一天。

先理解,後改革

  半年前,徐孟南和一位聽力有障礙的女孩娟娟結了婚。岳父把一個小豬毛廠交給他管理,每個月付他三千元的工資。

  徐孟南曾用手語和娟娟講述自己的故事。娟娟用手語回答:“考0分可以,故意考0分就不好了。”

  這兩年高考前總有人從網上找到徐孟南咨詢考0分的事兒。

  這些學生通常用羨慕的語氣向徐孟南請教:如何抵抗應試教育。徐孟南每次都苦口婆心地勸,他擔心這些學生選他當年的路:“不值得。四年前,如果有人告訴我考零分什麼也得不到,我肯定不會考了。”

  徐孟南的妻子懷孕了,他說,將來不會讓自己的孩子高考考零分。

  在通過網站呼籲學生參與高考的同時,徐孟南也鼓勵學生關注高考教育改革。他認為,應試教育需要改變,但不應以考生蒙受損失的方式來改變,況且一兩個零分也不足以改變。

  徐孟南現在仍然想去讀大學。“要出世先得入世。”他說,進入體制去了解它存在的問題才能改革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