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權力退場就是對教育最大的貢獻

http://www.CRNTT.com   2012-09-11 15:28:24  


 
  有效制止“濫竽充數” 還是變成額外負擔?

  從宏觀政策上看,定期更新資格認證而非一勞永逸,似乎更有利於檢驗教師的職業素質,敦促其改進和提高。但是站在教師職業本身的特性,以及當前教育體制現實的角度,定期注册制的實行能否達到提高教師職業素質的目的?記者就此採訪了部分上海的一線教師。

  上海交大附中嘉定校區副校長譚裘麟說:“教師的工作歸根到底還是課堂教學,我們比較擔心的是,定期考核注册教師資格的改革,在實行過程中會流於形式,或考核‘論文化’‘成果化’,那就會助長教師隊伍中的功利主義傾向,也會讓教師的工作重心出現偏離。還是要和實際教學相聯繫,不能為改革而改革。” 

  上海市民辦文來中學的邱雯等青年教師表示,定期的注册對於年輕教師來說是樂於接受的,但是對於老教師可能會加重他們的負擔,“比如考核中有些項目可能涉及到電腦操作或新媒體運用手段,老教師並不擅長,為了考核從頭學起,在日常教學中使用效率又比較低,反而影響到原本的工作節奏。”

 上海市普陀區晉元高級中學的班主任老師沈惠勇也坦言,除了要開展日常的教學工作外,還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壓力已然非常大,對於教師資格的定期考核評審,怕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基本上我們周末也是要加班的,給基礎薄弱的少數民族學生補課,也要關心他們的住宿生活方方面面。對於部分特殊崗位的教師從業者,是否可以適當放寬政策?”

  面對這些擔憂和疑慮,上海市教委有關人士表示,希望“為人師表”者能通過適當調節,超越自我、正視挑戰。“對教師資格證的改革,是規範整頓教師隊伍的開始。”

  是否該區別對待? 學生能否具備發言權?

  還有部分教師建議,取消教師資格終身制應該體現政策的人性化,不宜“一刀切”。

  如上海交大附中教師潘曉雯提出,是否可以根據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年限、業績等區別對待?如在對初入行業者實行必要淘汰制的同時,考慮讓具備特定條件的教師獲得終身資格。定期認證是否可以側重體現出對青年教師的關注?當然這種關注也應當以扶持幫助為目的,而不是單純設置門檻進行限制。在政策中是否可以有附屬條款?如女教師45歲以上,男教師50歲以上不需要重新進行注册等。

  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會會長徐承博認為,教師資格證的定期考核應當從師德修養以及人文發展的角度制定綜合的考核制度。必須考慮教師本身的水平以及年齡等各方面因素制定政策。對於不同地區的教育水平差距問題,應有一個基本要求,制定不同的政策。

  此外,還有網民對完善教師資格證的定期考核提出建議,教師是特殊的職業,與其打交道最多的還是學生。在考慮教師切身利益的同時,是否可以先聽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

  “教師能力水平的高低,將直接關係孩子的成長。諸如教師取消終身制、如何五年一審這類討論,應該讓學生和家長也獲得充分的發言權。”網民“道阻且長”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