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鄧聿文:反日示威與中國民族主義的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9-18 10:18:07  


 
民族主義是“雙刃劍”

  但是,從世界歷史的發展看,民族主義確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舞劍的人不懂劍的秉性,沒有很好地把握它,劍也是會傷己的。這就要看到民族主義自身包含的一些危險因素,尤其在中國這種不成熟的環境下。中國民族主義在新時期以來興起和發展的原因,除了政府須借助其重塑合法性根基外,還有三個因素:

  一是現代化衝擊所引起的民眾渴求民族歸屬感的心理變化;二是國際社會弱肉強食的叢林本質並未改變;三是中國“復興想象”與現實張力所造就的民眾心理狀態。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層形成一種“民族復興”情結,而中國經濟繁榮和不斷崛起的發展態勢恰恰激活了這種情結,民族自豪感由此得到極大提升和宣洩,於是希望中國能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成為一個大國、強國。然而,外交事務上的種種不愉快事件又表明,至少在國際政治領域,中國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強大。此外,西方一些國家對中國崛起的阻撓也再次勾起中國人原本被暫時壓制的恥辱感。所以,在“復興想象”與屈辱之間的反覆碰撞下,民族主義情緒不可避免地被重新點燃。

  正因為此,中國民族主義充滿著很大的內在缺陷。一些研究民族主義的學者把它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極端的情緒化傾向:即在面對複雜的國際摩擦或國內社會問題時,既不尋求理性的應對之策,提供有價值的建議,也不尋求更多的認同資源,只是利用快捷的網絡媒介傳達內心的不滿,從而顯得激進有餘而理性不足;其二,民主建設內容不足:中國的民族主義是對外部逼迫的一種應激性反應,因而,過度強調民族的整體利益而缺乏對個人權利的關注、尊重和激勵;其三,民族國家現代性與傳統性的對立:中國的民族主義是現代化的產物,但現代化所具有的同質化特性以及對傳統的強大摧毀力,又成了民族主義的敵人。此外,目前民族主義還存在與國家主義、民粹主義相結合的危險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