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反美示威啟示錄

http://www.CRNTT.com   2012-09-19 10:03:10  


 
  面對侮辱、侵犯的言論,民眾在行動前也該多想一想

  純由情緒帶動的行為,往往會變得不夠理智。誠然,《穆斯林的無知》是一部嚴重傷害穆斯林感情的電影。但到底是哪些美國人製作了這部影片,哪些美國人觀看了這部影片,有多少人為該片叫好,又有多少人美國人在批評這部影片,美國政府對該影片是什麼措辭,美國不封殺這部影片的理據是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不難發現,只要去想一想,就能知道過激的抗議行動是否有必要,是否有更合適的抗議辦法。

  然而當情緒被煽動起來後,理智的思考變得困難,在群體效應之下,各種暴力行為便開始出現了。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無知”這一描述倒真說對了。同樣的,在前幾天我國的反日遊行中,部分民眾竟錯把來自香港的屈臣氏當作日本商店,打砸毀壞劫掠一空,這樣的愛國熱情,除了讓國人蒙羞、讓國人蒙受損失之外,有什麼“正能量”可言嗎? 
 
  當悲情演變為暴力,只會永陷入悲情循環

  結果,一個真正“一小撮”美國人做出的舉動,讓阿拉伯世界的悲情演變為了被仇恨渲染的暴力行動。

  當然,在落後國家的民眾間,這種夾雜著悲情、憤恨從而帶著火氣的抗議,是很難避免的。就像一位穆斯林所說,“我們什麼都沒有:食物極差,水被污染過,空氣很臟,教育一團糟。我們沒有奢侈品,也沒有被它們毀掉。我們只有信仰。”

  當信仰也被侮辱時,他們只能站起來反抗,哪怕完全把矛頭指向了錯誤的地方。然而,一旦悲情演變為了暴力,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時,這種悲情就很難得到同情,並且會引發與美國人間更多的仇恨。一位埃及編輯在專欄文章中寫道,“我們的表現就像是一個在必勝無疑的案件里輸掉的律師。我們給對手授以口實,使他們得以放下主要問題,把我們引致邊緣地帶。這就是我們的惡劣表現取得的成就。”而一位埃及雕塑師談及暴力行為時則悲哀地聲稱,“伊斯蘭世界處在這種欠發達的狀態,是對先知更大的侮辱。”

  暴力再難克制,也必須克制,否則這種悲情、暴力只會不斷地循環。

  在這次事件中,作為“被侮辱、被損害”一方的示威民眾,卻因不當的暴力發洩又成了“被譴責”的對象。這樣的教訓,還不該吸取嗎?作為中國人,是否也該認真思考一下? (來源:2012-09-19騰訊評論今日話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