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知華”與中國“知日”的差距

http://www.CRNTT.com   2012-09-27 09:56:30  


知名學者 資中筠
  中評社北京9月27日訊/財經網日前登載文章“資中筠:日本‘知華’與中國‘知日’的差距”,內容如下:

  湖南耒陽縣深山老林裡有一種寶藏,就是地下的無煙煤,質量特優,燒起來無味、無煙,只留下一點白灰。村民用來取暖做飯十分方便,有的就挖煤挑到30多裡外的一個水路碼頭去賣高價,發點小財。由於交通不便,不可能大規模運出去,也沒有外人來大規模開採,所以中國其他地方都未能利用這種煤,幾乎很少人知道。無論在多大、多詳細的地圖上都不可能有這個偏僻山村的位置。但是後來父親留學日本,竟發現日本人已經將此礦藏記錄在案!那是在日本圖書館看到,日本的同文書院對中國各省調查記錄報告中,記載有湖南宋陽田心鋪(他們甚至知道這個小地名)某山上有無煙煤礦!這使他既欽佩日本人,又感到觸目驚心。

  日本同文書院對中國各省調查是何時、如何進行的,本人無從考察,父親是1917年用退還的庚款餘額赴日留學的,這份報告至少應該在此之前就已完成。那時沒有衛星觀察,真不知用了多少人力,以什麼手段得到的資料。這種調查是否就是處心積慮為以後大舉侵略和掠奪中國做準備?也許沒有那麼直接。從那時到“九一八”還有十多年,離盧溝橋事變還有二十多年,中日兩國還存在許多變數。不論目的如何,日本對中國研究之深、之細,由來已久,而且是一貫的。各國都有“漢學家”和研究中國的“專家”,但論“知華”人士之數量和對中國的了解的深度,比日本還是遜一籌。

  遠在甲午戰爭之前,中國已經與日本有頻繁交往,日本之不可小覷,早已為有識之士所意識到。百年來,中國赴日留學生一波又一波,人數遠超過日本同期的來華留學生。甲午慘敗,舉國震驚,日本為何強於中國的問題從此擺到中國人的日程上,是一個揮之不去的情結。為什麼中國對日研究始終不甚發達,總是停留在大而化之的淺層次?這與國人對外國的心態有關,不僅對日本為然,當然日本有其特殊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