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釣魚島危機過後

http://www.CRNTT.com   2012-09-24 11:04:38  


如果日本政府及右翼勢力不再發起新的挑釁,釣魚島海域短期內將逐漸恢複平靜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訊/“中日問題的關鍵在於尋求戰略共項,只要兩國關係建立在戰略互惠的基礎上,兩國是能夠找到和平解決釣魚島問題的辦法的。”財新網今日登出評論員張劍荊的文章“釣魚島危機過後”,全文內容如下:

  從最近幾天中日兩國政府釋放出來的信息看,釣魚島危機的高潮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了。新的外交談判大門陸續開啟。如果日本政府及右翼勢力不再發起新的挑釁,釣魚島海域短期內將逐漸恢復平靜。

  有人對筆者前幾篇文章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其中有一位讀者的看法比較典型,這位讀者希望釣魚島問題能得到“徹底解決”。持這種看法的人肯定會對目前的結果不滿意。因為,到目前為止,這一問題解決得並不徹底:它仍然是無人居住的荒島,中國並沒有對該島實施實際控制,日本仍然宣稱釣魚島是他們的領土。激烈較量之後,問題似乎還處在原狀。

  但是,更深入的分析顯示,情況已經發生了巨變。

  首先,這場較量起始於日本政府宣布將釣魚島“國有化”,這是強化日本主權地位的做法。而中國政府採取的反制措施,將中國擁有釣魚島主權的立場也向前推進了。比較而言,中國的談判立場變得更加強硬,更為有力。雖然仍未對該島實施實際控制,但主動權向中方轉移的趨勢是明顯的。未來圍繞釣魚島的博弈,已經處於新的情境之下了。以後日方必須更加克制才能維持住該海域的和平。

  一個在危機爆發之初完全不曾預料到的情況是,中國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反日情緒像烈火般蔓延。雖然進入21世紀以來,為抗議日本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中國國內也曾經爆發過幾次反日遊行,但規模遠遜於這次,更值得注意的是,反日示威中出現了嚴重的街頭暴力,反日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實現了合流。

  多種光譜、多種力量匯聚在一起,使此次反日運動與以往相比複雜得多。聯繫近代中國的歷史,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某種值得警惕的征兆。

  應當說,當前中國國力強盛,經濟連續增長了30多年,經濟總量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完全不同於“義和團”時期和“五四”時期那般國難當頭,但是,人們的情緒卻顯得就像要亡國滅種一般。

  是什麼因素和力量塑造了如此憂憤、焦慮和危機感深重的民眾情感?這個問題確實需要深思。未來釣魚島問題的解決,乃至中國的外交,將越來越受到民意的審視和影響,已無法躲開民意蒸騰的局面。外交深受內政的影響。

  釣魚島將長期影響中日關係。經過此輪危機,日本將進一步試圖掙脫戰後加之的約束,其國內對華輿論,也將發生相當程度的轉變。日本有可能加快聯盟體系的再造。一個可以預想到的結果是,日本將加緊運動構建海洋聯盟,以平衡中國的力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