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野田“購島”戰略的勝算與失算

http://www.CRNTT.com   2012-10-02 09:00:35  


 
  其一是不少熟悉中日關係的日本人士,包括前高官,如自民黨政府前官房長官野中廣務,民主黨最高顧問、也是前財相藤井裕久等終於打破沉默,表達他們的憂慮。特別是對於當局一口否定中日兩國上一輩領導人“擱置爭議”的共識,並進而否定兩國間存有領土爭議的說法,不少發言者認為此舉既不符合事實,也不明智。

  但認真分析,在批判野田的拙劣外交及承認兩國存有領土紛爭的日本人士當中,也有來自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一是真心希望中日回歸到1972年和1978年兩國領導人達致“擱置爭議”共識的原點,並主張以和平協商的方式解決鄰國間的領土紛爭,從而化解這場危機者。二是在承認兩國“存有領土紛爭”的基礎上,主張以毅然態度堅持釣魚島是日本之國土,從而展開外交談判者。在領土問題上一向比任何政黨(包括自民黨和民主黨)還要“前衛”與“愛國”的日本共產黨,這回表態承認兩國存有領土紛爭,便是出自這樣的立場。

新“擱置爭議”論所爭何事

  其二是試探與摸索新“擱置爭議”論的可能性。

  所謂新“擱置爭議”論,是指日本在北京默許其“國有化”的既成事實的基礎上,同意進一步加強實效統治的某些措施。倡議者多為日本的“穩健派”精英。據日本時事通訊社8月28日放出的風聲,針對釣魚島“國有化”問題,北京曾一度同意採取相對柔軟的對策。即只要日方答應在“國有化”之後維持現狀,遵守不登島,不在釣魚島海域進行資源調查及不在島上進行開發的“三不原則”,北京雖然會提出抗議,但將採取默許的態度。然而這個有可能被日方解讀為默許“進一步,退半步”的三不條件(其情況正如前年日本以“國內法”拘留中國漁船與漁民,最終則連船長也被迫釋放的措施一般),據說並不被決心一次到位的野田政府所接受。

  但在“9.11”迄今諸多正面衝撞的博弈中,中日兩國可以說是已經撕破臉皮,各自做好最壞局面出現的心理準備。在這樣的新形勢下,積極主張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擔心日本在外交上位處下風的日本“穩健派”說客們正在試探北京接受“新擱置爭議論”的方案(包括此前日方刻意放出風聲的“三不條件”)的可能性。

  針對日方以默許釣魚島“國有化”為前提的諸多“新擱置案”,長期以來習慣於“鬥而不破”戰略,並將中日關係惡化的主因歸咎於“一小撮右翼勢力”的北京,會否輕易被東京“以柔克剛”的說客們所迷惑和打動?抑或借此良機換個思維方式,以“大局”(領土問題)為重,突破“鬥而不破”(反正臉皮已被撕破)的框框,反守為攻,堅持外交部反覆發表的聲明和原則,不承認“國有化”的所謂既成事實;即讓中國海監船的巡航與漁船到相關海域從事打撈漁業活動正常化、日常化,促使日方單方面宣稱的“沒有爭議”的東海紛爭,成為“有爭議的領土紛爭”的不爭事實。這顯然是接下來各方視線之所在,也是雙方這回過招,何者更勝一籌的試金石與分水嶺。

  作者為新加坡旅華學者,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日本龍穀大學名譽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