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 十八大與中國改革道路的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2-10-16 09:20:09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十八大與中國改革道路的選擇》,文章說,無論從中國自身的改革經驗還是國際經驗來看,未來的中國改革道路存在著歐洲道路、東亞道路和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發展中國家道路這三種選擇,而東亞道路顯然比較理想,要繼續走這條道路,就要大力進行社會改革。

  改革、發展和穩定曾經是中國改革路徑的理想狀態。通過改革尤其是體制的改革得到發展,而改革和發展則為社會穩定創造堅實的基礎。但現在的情況則不是這樣,很多方面表現得很糟糕。“無改革”已常態化。發展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問題。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中國曾經有過長時期的高增長階段。高增長主要是過去改革包括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結果,是收獲。但如今收獲階段已經過去,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改革,就會很難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而社會穩定更是面臨嚴峻的挑戰。城市、農村和流離在城市和農村之間的農民工,所有社會群體中都存在著很明顯的不穩定因素。一旦出現機會,各種抱怨聲和抗議聲就會突然爆發出來。無論經濟、社會還是政治,各方面都顯現出不確定性來。

  未來的路怎麼走?不管人們喜歡不喜歡,樂意不樂意,要發展和進步,最終還是要回到改革的道路上來。本欄上周討論過,海內外對中國道路或者未來的中國已經有諸多預測。如果“不改革”或者“改革不動”的情形再繼續下去,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當然,理想地說,無論是蘇聯道路、激進變革和革命都是需要努力加以避免的。而權威主義的治理方式也難以為繼。要預防所有這些情形的出現,就是要回到改革道路。人們所說的“中國道路”應當是一條改革的道路,而不應當是一條不改革的道路。今天人們所看到的“中國道路”是以往改革的產物,這條道路是否可以持續,就取決於進一步的改革。

  如果中國選擇改革,中國可以選擇那些改革道路呢?無論從中國自身的改革經驗還是國際經驗來看,未來的中國改革道路存在著至少三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是歐洲道路。為什麼是歐洲道路?長期以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模式,一直被視為是東亞模式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這樣。東亞模式,主要是早期的日本和後來的“四小龍”,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角色。在中國的經濟發展進程中,政府起到的作用,遠比其東亞其他經濟體更為重要。不過,如果從社會發展來說,中國到目前為止的發展更類似於歐洲道路,而非東亞道路。早期歐洲道路所呈現的是一種原始資本主義式的發展,對資本毫無節制,而對社會則毫無保護。原始資本主義之下的社會,就是當時的馬克思、狄更斯、雨果等作家所描述的“悲慘世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