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重返亞洲”與亞洲秩序的巨變

http://www.CRNTT.com   2012-09-18 09:45:40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9月18日訊/“如果美國‘重返亞洲’是要平衡中國力量,中國也必須找到平衡美國力量的手段。這種手段便是和平的保障。”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美國“重返亞洲”與亞洲秩序的巨變》:

  美國高調宣稱“重返亞洲”,名義上是為了“威懾”中國的崛起對亞洲既有秩序可能產生的“威脅”,從而維持亞洲秩序,但結果則剛好相反。美國宣布“重返”沒有多少時間,亞洲秩序正在發生急劇的變化,並且不是變得更穩定了,而是出現失序的趨勢。近來亞洲各國急速崛起的民族主義,和美國“重返亞洲”所導致的中美關係結構性的變化不無關聯。

  亞洲比美國宣布“重返亞洲”之前更穩定了嗎?顯然不是。美國力量在亞洲根深蒂固。在整個冷戰期間,美國一直在經營其和亞洲國家的關係,和亞洲一些國家結成了各種聯盟關係。較之中國,美國和亞洲國家關係的制度化水平更高。冷戰給中國和亞洲國家的關係留下的遺產是負面的。當時中國想在一些亞洲國家尤其是東盟(亞細安)推行革命意識形態,和這些國家處於對立狀態。只有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才開始和亞洲國家尤其是東盟國家發展經濟貿易關係。在美國宣布“重返亞洲”之前,中美兩國和平相處得很好。但為什麼美國一旦宣布意在“平衡中國”的“重返亞洲”計劃之後,亞洲局勢就劇變呢?

  在美國宣布其新戰略之前,中國和亞洲各國一直處於一個互相調適的階段。亞洲國家尤其是東盟各國採取現實主義的務實外交政策,把中國的經濟崛起視為一個機會,調整自己和中國的關係。同時,中國也把和亞洲國家關係的重心放在經貿關係上,低調處理戰略關係,而在政治上承認東盟國家的領導地位。正是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這種互相調適,雙方關係才獲得了快速的進展,並通過各種區域的和國際的、雙邊的和多邊的途徑使得雙方關係趨於制度化。最明顯的表現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中國東盟之間其它種種10+1機制的產生和發展。

  同時,中國東盟關係的發展也推動著東北亞其它兩國,即日本、韓國和東盟之間的關係,及其東北亞三國之間的關係。中國和東盟關係的發展對日本和韓國構成了壓力。於是乎,這兩國也加速了和中國的競爭,各自發展和深化和東盟國家的關係,形成了它們各自和東盟的10+1機制。更為重要的是,東盟也成為東北亞三國的定期互動的平台。此外,三國之間也在互相調適,尤其是在經貿方面努力提升制度化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