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倘未能妥善處理連江之爭或將引爆內訌

http://www.CRNTT.com   2012-11-01 08:34:37  


 
  但馬英九將江宜樺視為自己的接班人,更強化了馬英九在用人方面的弱點,就是只樂於使用人格特質與自己相似,或是自己小圈子的人。實際上,從各方面看,江宜樺都與馬英九極為相似,都是家庭背景單純,都是名校出身,都是學者從政,都是熱心公益,都是形象清新;也都曾任過“研考會”主委和部會首長。十足就是馬英九的“拷貝”。而據黨內人士透露,馬英九公開或私下場合不只一次稱讚過江宜樺,指他內外兼備、思路清晰,符合清廉從政標準。因而被人們視為“小馬英九”。因此,他獲得馬英九的欣賞及著力培養,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其實,江宜樺過去與馬英九的互動並不多,也未曾在“馬市長”領導的台北市政府內任過職,因而並非是“馬家軍”成員。但他在馬英九於二零零八年首次競逐“總統”大位時,為馬英九撰寫《民主政策白皮書》,並彙整《教育政策白皮書》,讓馬英九以“伯樂”心態發現及啟用了這匹“千里馬”,在當選後即委任他為“研考會”主委,讓他重走自己出任政務官之路,並為自己的治國理政撰擬論述。“八八風災”後,“內閣”改組,馬英九又讓他出任負有災區重建重任的“內政部長”,讓他在行政第一線展現才幹並積累政績。今年初又讓他高升“行政院”副院長,著意讓他走自己曾走過的從政之路的用心,已是路人皆知了。

  但事實已經證明,“馬英九之路”雖然曾經走得通,卻並非是最佳之路。實際上,“馬英九神話”的形成,固然是得益於其本人的清新形象,及在“法務部長”任內時,頂住了李登輝的干預,堅決偵查賄選等犯行,與當時國民黨官僚的迂腐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那些在民進黨“反黑金貪腐”壓力面前倍感焦慮的國民黨支持者,看到了希望。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因其英俊健康的“小馬哥”形象,而受到年青女記者的追捧渲染,有著頗大的關聯。正因為如此,他在憤嘆“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誰而戰”而辭職後,申請政治大學教職時,負責甄審教師資格的委員們,就有點“敢冒違規之大不韙”的精神,將在學術上“還差一點”的馬英九聘為副教授。也正因為如此,施政滿意度高達八成以上的陳水扁爭取連任台北市長,要挑戰他就成為“不可能任務”,因而使得國民黨內普遍存在畏戰情緒,一群基層黨員進行連署,要求黨中央徵召馬英九出戰之時,又是校方以“敢冒違規之大不韙”的精神,批准出任教職只有幾個月的馬英九辭職參選。儘管這確實做確是存在著教育行政瑕疵,但人們並不計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