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去寧波 見證麻將的歷史

http://www.CRNTT.com   2012-11-02 10:43:32  


 
傳播到世界

  寧波發達的航海業,客觀地促進了麻將的傳播。

  從唐朝起,寧波就作為中國著名的港口城市,開展對外交流,在宋元時期,寧波甚至已經開辟到日本的日常航線,雙方貿易往來頻繁。在地理上,寧波屬於南北港口的交匯處,寧波以北,海岸線多平坦灘塗,沙船多平底,寧波以南,海岸線多暗礁,沙船船底為尖型。為此,南北船隊常常在寧波進行易貨運輸。

  在太平天國期間,因京杭運河阻斷,江南漕運受阻,為此開辟海上漕運路線,作為鴉片戰爭後五口通商的第一批城市,航運業由此達到鼎盛,寧波形成強大的沙船商幫,有數萬的船工常年穿梭海上。麻將成為他們的重要娛樂活動之一,並通過海上交流,傳播到中國沿海省份和日本等地。

  現在麻將在日本的流行程度可能超過中國。據有關資料記載,日本有3000萬麻將愛好者,麻將俱樂部、麻將店達25000家,僅東京就有4500家。此外,日本還有一大批麻將雜誌、麻將大賽、麻將博物館。

  除了日本外,美國也是麻將的重要傳入地,1865年,祖籍安徽的戈鯤化任職英國駐寧波領事館,在居住寧波的10年間,戈鯤化與陳魚門、章、陳勵、陳允升、陸廷黻、徐時棟等關係密切。這位洋務派的官員,對麻將情有獨鐘,並留下許多詩篇。

  在晚年,戈鯤化到美國哈佛大學任教,成為全美第一位中國籍教授,他成為麻將的積極推動者,並將麻將傳於美國的知識階層,在哈佛培養了一批牌術精湛的教授,一度成為哈佛的校園軼事。早年胡適留學美國,便驚異地發現在美國哈佛大學內有一大批麻將愛好者,頓時覺得不可思議。胡適曾將麻將稱為中國人的特殊愛好,並稱麻將是中國的國戲。

  麻將的多變性,讓它可以適合不同需要的人群,因此成為風靡的大眾娛樂手段,形成南北不同、規則多變的多種打法。即便是在麻將的發明地寧波,也有陳魚門寧波麻將規則的變異,形成奉化麻將、寧海麻將等風格迥異的打法。
 
寧波烙印

  在寧波麻將博物館的大廳內,寫著“德和堂”三個字,寓意有德能和(念“hu”),博物館內,還有一副“三缺一”的雕塑,上位坐著長袍馬褂的陳魚門,摸到一把清一色,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左邊一位日本浪人眉頭緊鎖,似乎浪費掉一把好牌,另外一位是英國駐寧波領事夏福禮,他懊惱地看著自己手中的牌,但仍保持良好的風度。

  這一群雕塑充分顯示麻將的遊戲精髓:麻將是享受過程的遊戲,要有耐性,運籌帷幄地把握全局,做到看上家,卡下家,盯對家,才能獲得成功。

  雖然麻將在全國風行百年,已產生幾百種打法,但麻將牌中還是保留很多寧波的方言和航海文化。

  據文獻記載,麻將原寫作麻雀,麻將是寧波話“麻雀”的讀音。此外,麻將和牌的“和”讀“胡”,也是寧波方言。

  手中牌多於13張或少於13張,稱之為相公,還有吃錯牌、碰錯牌,也是相公。相公,只有作陪打員資格,而沒有和牌資格。在寧波老話中,舊時稱應試生童曰考相公,久不中者為“老相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