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未來三年:維穩思路須有戰略性重大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2-11-23 10:23:07  


 
正確把握和區分各類騷亂的本質

  當前擺在中國國家機器面前的問題有兩個:一、從深層上,如何認知市場經濟的深層規律,以培育社會來逐漸化解矛盾?二、從表層上,如何改剛性維穩為柔性創穩,不再以暴制暴,繼續激化本已逐漸升級的社會矛盾?

  這裡又有幾個問題需要仔細研究:一、各地出現的社會穩定事件,其來源和性質到底是什麼?二、這些社會事件與今天迅速轉型的社會和政府之間,又是一種什麼關係?

  這幾年的各地社會穩定事件,就來源而言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類:一、因土地問題而產生的糾紛,如廣東烏坎村事件;二、因勞資糾紛而產生的風潮,如珠江三角洲一帶不斷出現的工潮;三、因上馬非環保項目而出現的民間抗議風潮,如幾年前的廈門PX風波、今年的什邡、啟東和寧波事件等;四、因執法不公而導致的民間抗議,如幾年前的貴州甕安事件等。

  上面的幾大類社會穩定事件,就其性質而言又可以分成幾種:一是直接與政府或政權機關有關的,如執法不公而引起的事件;二是純粹在社會層面產生的糾紛,與政府並沒有直接關聯;三、雖是社會層面產生的糾紛,但由於背後有政府的參與或影子,因此民間抗議的矛頭很容易對准政府。

  由於在大多數事件背後都有政府的影子,因此民眾往往不願在經濟和社會層面上解決這一問題(實際上即便訴諸社會層面,也可能無濟於事),而更願意直接找政府,到政府門前請願和示威。這背後的深刻原因,恰在於政府對經濟事務的過多、過深的介入。

  一旦民眾將矛頭直接對准政府,一些地方政府也就自動對號入座,認為民眾的矛頭就是對准自己,於是開始考慮動用公安力量等國家政權工具。即便在一些與政府無關的群體事件中,政府為了防止騷亂,也傾向於以各種方式使用警力維穩。在事件現場,由於民眾情緒的激動,實際上很難避免警民衝突。這樣做的結果,是將本來屬於社會層面的矛盾,直接上升到了政治層面,政府在毫無必要的情況下捲入了糾紛,官、民、警三方實際上都成了受害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