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大選能否擺脫民粹民主

http://www.CRNTT.com   2012-11-30 10:21:58  


 
  2009年,民主黨在大選中再一次掀起了日本民粹政治的新熱潮。“政權更替”成了關鍵口號,“政治主導,擺脫官僚”明確了政治打擊的對象。民主黨利用選民對自民黨執政的失望,強調日本經濟沒有能夠恢復活力原因在於官僚把持資源,浪費巨大所致。民主黨提出只要實現政治主導,把資源分配的權利從官員轉向政治家,徹底地消滅浪費就能創造出大量的財源,而不需要將財政負擔轉嫁給選民。民粹民主同選舉民主緊密相連,日本選民們被民主黨簡單明了的承諾所吸引,大選中對自民黨的失望轉化為對民主黨的期待。然而過去三年的事實證明,減少浪費將獲得16兆日元財源,每個月2.6萬日元的兒童補助以及高速公路的免費,以及決策去官僚化都沒有實現。這些在財政上沒有保障的政策為了討好選民的做法被證明是不可持續的。

  在過去十年的時間裡,日本幾乎每換一次首相就提出一次經濟發展的戰略,例如小泉任內先後提出的“構造改革與經濟財政的中期展望”及“經濟增長戰略大綱”,安倍晉三在任時提出的“日本經濟的方向和戰略”,麻生任首相時提出的“經濟財政的中長期方針與10年展望”,前任首相菅直人的“新增長戰略”以及現任首相野田佳彥的“日本再生戰略”,但幾乎都沒有實現過,這也讓選民的期待一次次被打碎。

  2012年歷史似乎要重複民粹→選舉→再民粹→再選舉的循環。日本選民對於民主黨的失望促使其他政黨繼續通過民粹主義口號和承諾來吸引選票,而選民們似乎也希望通過自己擁有的懲罰政黨的手段來改換執政黨,新的執政黨不能實現民粹目標的時候選民再次失望,更加民粹的政黨出現,然後再選舉。這種惡性循環的前兆集中體現在此次競選中所謂“第三極”政治勢力的出現,十多個政黨林立的局面是前所未有的。其中以石原慎太郎、橋本徹為代表的政治勢力的過激的民粹主義政治主張,尤其值得擔憂。

更成熟和耐心的選民

  日本政治家缺乏領導力常常被認為是日本民主主義效率低的原因,但要看到任何的民主制度都是由被選舉者和選舉者兩個部分組成的。日本的選民也必須要逐漸成熟起來,不要僅憑借短期的或者近期的一些變化來做出長期的判斷,要更加有耐心,創造一個允許領導者出現的環境。

  2005年的郵政選舉,2009年的政權更替選舉,簡單的政治論點把政治推向了狂熱,但是這種狂熱並沒有給人們帶來預期的效果。每年換首相已經五次了。《日本經濟新聞》的輿論調查顯示27%的人將會投票自民黨,13%會投給是本維新會,然後是民主黨(11%)。《朝日新聞》的緊急輿論調查顯示,參議院比例代區投票的傾向調查,自民黨23%,民主黨26%,尚未決定者44%。2009年大選前一個月的同樣調查,民主黨39%,自民黨22%,未決定者29%,前兩者相加達到了60%。這說明了日本選民對於主流政黨的不信任的增加,雖然投票自民黨的傾向增強,但並非日本選民相信自民黨,而主要因為對民主黨的失望。

  選民的心態雖然能夠理解,但是缺乏政治耐心,一旦失望就抱著讓另外的政黨試試看的機會主義行為,對於實現真正有效的民主並不一定有正面意義。選民的職責不僅僅是選舉,而且應當培養判斷政治家承諾的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