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對“人口紅利盡頭”

http://www.CRNTT.com   2013-01-17 08:48:36  


從勞動力開始出現短缺的“劉易斯拐點”到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的“人口紅利盡頭”,是一個國家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段。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訊/人口紅利作為過去數十年間中國發展的重要源泉,支撐了資本加上勞動力投入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但從2013年起,人口紅利將不再增長,呈零增長,之後還將轉入負增長階段。

  支點雜誌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文章表示,由於人口紅利的消失,中國就不得不面臨較低的經濟增速。按照估算,十一五期間,潛在增長率大概是10.5%,十二五期間,潛在增長率降到了7.2%,到了十三五,平均GDP的潛在增長率每年只有6.1%。

  從勞動力開始出現短缺的“劉易斯拐點”,到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的“人口紅利盡頭”,是一個國家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段。而延長人口紅利期的關鍵,在於馬上全面啟動戶籍改革。

  “人口紅利盡頭”已至

  文章稱,分解中國過去三十多年高速經濟增長的來源,發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改善有一半是來自於資源配置的改善。大量剩餘勞動力從低生產率部門向高生產率部門流動,完成了資源重新配置。每一個要素對於中國高速增長的貢獻都有人口紅利的影子。倘若人口紅利消失,這些增長的源泉也會隨之消失,從而降低中國的經濟增長率。

  在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時,中國的人口紅利就出現了減弱的現象,15-59歲勞動力人口數量開始出現下降態勢。2010年以來,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條件發生了轉折性變化。勞動力短缺和成本上升趨勢日益明顯,固定資產投資難以保持以往的速度,勞動力大規模轉移的速度也會減緩,這些因素使得潛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下降。

  從中國近鄰情況看,日本的“劉易斯拐點”出現在1960年,其“人口紅利盡頭”在1990年,正是這30年的時間窗口讓其躋身發達國家行列;韓國的“劉易斯拐點”約在1970年,其人口紅利消失在2013年,也擁有40年的時間。

  從2013年開始,中國勞動人口將出現減少,若按照“劉易斯拐點”出現在2004年的判斷來推算,中國只有9年的時間。

  事實上,中國目前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日本發展特點極為相似,而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人口紅利消失以後出現了接近二十年的零增長,以及通貨膨脹和經濟泡沫。這也給中國帶來警示:未來如果不能跨越中等收入的陷阱,可能會淪為第二個日本。

  與此同時,人口撫養比,即勞動力所需要支持的撫養人口,將降到最低點,之後便會上漲,這將導致中國進入到“未富先老”的階段。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