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安倍外交應當直面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3-01-24 08:51:18  


 
  從上台開始,安倍晉三就表示要把美國作為首先訪問的國家。新年伊始,麻生太郎副總理,財務大臣1月3日訪問緬甸,在1月內對於緬甸對日本的5000億日元債務進行銷賬處理,並在本年內對緬甸提供500億日元的援助來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則訪問東南亞和澳大利亞,1月10日在馬尼拉同菲律賓就加強在海洋安保合作進行了確認,日本承諾向該國提供10艘巡視艦。安倍本人則從1月16日開始訪問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三國。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考慮讓前首相森喜朗訪俄為安倍春天訪問俄羅斯做準備。在日韓關係方面,額賀福志郎原財務大臣(日韓議員聯盟幹事長)作為安倍的特使訪問了韓國,同朴槿惠下任總統會談。

  安倍晉三希望通過同韓國改善關係,恢復日美韓三國合作的勢頭,本人則考慮出席25日在首爾舉行的總統就職儀式。對於如何同中國直接開展外交方面卻沒有實質進展,除了批評中國反日遊行“作為國際社會有責任國家是錯誤的”,強調領土問題上決不談判、自衛隊強化警戒以及提高2013年度的國防開支外,幾乎看不到對中外交的具體內容。看似聰明的曲線救國的安倍對中外交算盤將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編注:曲線救國一詞產生於抗日戰爭期間,就是採取直接的手段不能夠解決,就只好採取間接的,效果可能慢一些的,或者從側面迂回牽制干擾的策略,有時候可能還要放棄一部分已經得到手的東西,但鬥爭的大方向不變。)

  首先,美國雖然歡迎加強日美同盟,但對安倍的右翼政府有戒備,更不願意給中國造成日美聯手遏制中國的錯誤信號。安倍本希望1月訪美以達到對內外顯示日美同盟鞏固的宣傳效應,但是美方卻以日程安排困難為理由拒絕1月接待安倍。第一,美國不希望再次上演沒有具體內容的日美首腦會談。奧巴馬第一任期開始後首次接待的外國首腦是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但是幾個月後便下台,雙邊會談也沒有多少實質性內容,屬於禮節性會面。第二,美國不希望給中國造成錯誤的信號,即日美新領導人剛就任就討論如何對應中國。

  對於美國來說,在亞太地區最麻煩的對手是中國,最重要的夥伴也是中國。第三,美國希望通過推遲日本首相訪問提高在沖繩島上普天間基地,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等問題上對日的壓力。另外,美國對於安倍的修正主義歷史觀和修改和平憲法的熱情也有不少顧慮。

  其次,東盟國家不可能同跟隨日本聯手制華。中國與東盟部分國家之間的確存在領土爭端,但這不是中國東盟關係的全部。東盟國家同中國經濟關係日益緊密,不希望看到同中國關係緊張,也不希望在中日之間選邊站。日本在東南亞搞統一戰線最有可能成功的對象大概只有菲律賓,菲律賓的高官去年11月曾經對《金融時報》表示希望日本加強軍備來對應中國。而且對於東盟國家來說,由於制衡中國需要日本想到了東盟的動因也有不信任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