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曉風辭職與宋楚瑜拼選舉大計

http://www.CRNTT.com   2013-03-16 09:24:39  


 
  這就應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道理。儘管張曉風之於親民黨的作用,並不能達到“水”與“舟”的關係的層級,但在性質上還是較為近似的。實際上,當初宋楚瑜奮發圖強,決定提名候選人參加第八屆“立委”的區域性和不分區選舉,就是為了要在藍綠兩大黨的空隙中尋找生存空間;而在面臨“區域立委”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制,親民黨難有發揮的地方之下,就著力在“不分區立委”方面下功夫,邀請了一些政治味較淡的專業人士參選,以求爭取到“對民進黨不放心,對國民黨不甘心”的選民,將其手中的選票投給親民黨。

  張曉風就是宋楚瑜找來的著名作家。宋楚瑜毫不嫌棄張曉風的年齡稍長,並把她擺放在候選人第二順位的“安全位置”,就是看中了站在她背後的環保團體,及作為她的忠實讀者群的愛好文學的中青年。一方面,可以將討厭國、民兩黨的中間選民手中的選票都收歸己有,為親民黨重返“立法院”殺出一條新路;另一方面,也是要塑造親民黨“專業、遠離藍綠”的形象。

  應當說,單純從選舉的角度來說,宋楚瑜的這一策略是正確的而且也是精準的。實際上,親民黨就是憑著張曉風等專業人士“非藍非綠”的形象,吸收了不少中間選民的選票,或是把本來並不準備出來投票的中間選民挖掘出來參加投票,使得親民黨的政黨票得票率能夠跨過百分之五的門檻,當選三個議席,剛好可以成立黨團,擁有可以提出法案的關鍵權力。

  但在“立法院”立法操作及親民黨黨團運作過程中,張曉風的單純文人作風就與“立法院”的政治環境相扞格,一個充滿文學氣息的作家投入到充斥著喧囂、嘈雜氣氛的“立法院”,也就難以適應,更難以合群。這固然是有著她個人的因素,也與台灣的政治生態密切相關。本來,她原先的寫作生涯,充滿無盡遐想的空間;而在“立法院”問政,卻是沒有任何浪漫的餘地。因此,她自嘲是“誤入政治叢林的老白兔”。而親民黨黨團更是“哀其不爭,怒其不勇”,產生了“趕人”之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