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金融體系的“失衡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3-04-11 08:54:18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外資銀行的進入能夠豐富金融市場的層次,提高市場的競爭水平,以免落入單純的“價格戰”,民營銀行則是服務於中小企業的生力軍,這是因為民營銀行擁有著大銀行不具備的行業、地域以及產業的優勢。真正讓市場開放,中國仍然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

  債券市場的發展也是利率市場化的重點,中國的債券市場存量不可謂不大,但換手率卻低得可憐。同時,債券市場以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為主,公司債也以大型國有企業以及城投債券為主,這樣的結構表明債券市場仍然沒有真正向全社會開放,而債券市場是建立信用體系的重要基石,未來中國不僅需要深化債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也需要引入大量成熟市場的信用評級機構來完善信用體系。

  從宏觀角度來說,需要改革目前的外貿和外資政策。中國的外貿政策的核心仍然是鼓勵進口,很多地方也仍然十分歡迎外資,但對於中國目前這樣一個具備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國家來說,過度青睞外資的政策取向值得檢討和反思,同時這也不符合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

  事實上,進口能夠鼓勵國內消費和服務業的發展,從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此外,過度的資本流入將造成整體經濟的畸形,中國應該認真考慮如何真正實現資本流入的平衡,當然,利率市場化也是重要的節點,利率管制本身也導致了大量資本配置的失衡。

  回到讓整體金融體系平衡的根本問題上來,中國需要加快推動利率市場化,並明確發展的路徑,而不能在國內金融體系和金融機構不成熟的狀況下,過快地推進資本賬戶開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