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華爾街複活 美國為何難言興奮

http://www.CRNTT.com   2013-05-15 08:55:47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訊/5年前,一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華爾街首當其衝,成了政府、民眾和媒體口誅筆伐的對象。但在5年後的今天,高盛、摩根大通等頂級投行以一組超級亮麗的業績向世人宣告著它們的強勢回歸,再一次成為全球金融的主導。

  當時,在歐洲銀行業看來,華爾街的困境無疑是一次絕好的機會,以巴克萊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為首的歐洲銀行迅速撲向美國。然而,歐洲銀行如今正在債務危機的困境中苟延殘喘。華爾街的投行們則一反當年“千夫所指”的困窘,腰杆子又硬了起來。根據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高盛淨利為22.6億美元,其中投行業務收入為15.68億美元,同比大增36%。摩根大通、富國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也都紛紛賺得盆滿鉢滿。

  為了今天的勝利,華爾街顯然做了很多事情。比如,高管工資和獎金被嚴格限制,員工薪酬不斷遭到削減,甚至動輒有數以萬計的大規模裁員。相比之下,歐洲銀行只能不斷收縮各自的資產負債表,並依靠並不充足的資本蹣跚前行。

  另外一些因素似乎更無法被忽視。在金融危機發生以後,美國政府對金融機構進行了大規模的救助,把一些壞賬抹平。說白了,就是用納稅人的錢來拯救華爾街。直至2010年債務危機最後一刻,歐洲央行才做出了大膽嘗試。而金融危機以來的4輪量化寬鬆,大大壓低了美國聯邦債券利率,使得華爾街的杠杆率大幅降低,這大大改善了華爾街的資產負債表。

  然而,華爾街並沒有重新塑造過去那種至高無上的地位為美國經濟“造血”。經濟學家估計,要讓失業率盡快降下來,美國每月必須新增至少25萬至30萬個就業崗位。然而,最近公布的美國製造業、零售業、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等數據均表現不佳。而從長遠來看,新興市場才是華爾街關注的焦點,因為利潤在那裡增長最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