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澳門成溫州商人投資新寵

http://www.CRNTT.com   2013-05-28 12:02:41  


 
中國商幫成長曲折路

  1905年,在袁世凱的支持下,天津商會正式成立,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純粹的商會。到1908年,中國共有58個總商會和223個分會,其中海外分會有9個。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商會總數得到迅猛發展,增加至794個,1915年激增到1262個

  文 | 黃柯傑

  商業在中國古代曾長期受到抑制,商人受到歧視。

  “重農抑商”可追溯到商鞅變法,作為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重視農業、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是不變的方針。商鞅變法明文規定獎勵耕戰,漢文帝提出重視農業生產,再到清朝初年的海禁等,“重農抑商”貫徹始終。

  “重農抑商”直至清末

  商鞅變法實行的重農抑商政策有具體規定,粟帛生產得多的,受到免除徭役的優待;經商及因怠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沒入官府當奴隸。

  這是歷史上中國“重農抑商”思想最嚴酷的制度設計。

  由此形成穩定的“士農工商兵”的排序,商人在社會中居於底層。

  農業作為民本得到當權者的重視,而商人不過是“販夫走卒”,所謂“學而優則仕”,這些“販夫走卒”之輩即便在富甲天下後,都想著捐一頂紅帽子,倚身官家,從紅頂商人胡雪岩到狀元企業家張謇,身上無不流淌著傳統的血液。

  值得注意的是,在宋朝,抑商政策卻被束之高閣,宋朝出台政策,將大量農民投入到商業手工業中,造就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輝煌的民間經濟繁榮時期。到宋朝中期,商業大潮興旺,對外貿易發展,錢莊行業迅猛發展,出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紙幣和銀行雛形。造船、火器、印刷、織布和瓷器等手工業出現繁榮景象。

  但是,明朝重回重農抑商舊軌,資本主義萌芽若隱若現,始終未有大的發展,直到清末。

  不得不提到清朝中後期的兩位商賈巨擘,他們的故事如今家喻戶曉。

  作為清朝時期浙商的代表,與同時代的晉商代表喬致庸相比,胡雪岩不是純粹的商人。同樣是做錢莊生意,胡雪岩依賴左宗棠,涉足政府軍需、軍火等壟斷性行業,在富足的江南水鄉攫取大量的壟斷利益,鎮壓太平軍過程中,他以商人的敏銳眼光和對局勢的判斷而富甲一方。

  喬致庸早年立足民間,以糧食販賣和錢莊匯兌為主,將生意拓展到邊疆地區,從江南的茶葉絲綢到蒙古的羊皮,商通天下,廣泛地進行物資的置換和販賣,逐漸形成以票號為中心的早期金融業。

  當時,各地商人組成的商會仍是一個鬆散的組織,並未有很強的共同利益訴求,僅僅介於鄉誼之間,並未變成強大的社會力量。

  近代意義上的商幫組織

  晚清以降,西學東漸,中國經歷“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西方船堅炮利,中國救亡圖存,革命風起雲湧。“士農工商兵”格局推倒重新排序,“唯軍是重”、“實業救國”等理念,讓軍人和商人的地位大為改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