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為何俄羅斯力挺巴沙爾政權

http://www.CRNTT.com   2013-09-09 09:48:18  


 
  1999年科索沃戰爭

  1998年,南斯拉夫聯盟科索沃地區連續發生多起阿爾巴尼亞族人同塞爾維亞警察之間的暴力流血衝突事件,引起有關國家和國際社會的關注。

  1999年3月24日至6月9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對南聯盟共進行了78天的轟炸。同年6月中旬,北約同南聯盟簽訂停戰協議,由3.7萬人組成的國際維和部隊在聯合國的旗號下開進科索沃。北約軍隊入駐科索沃後,暴力事件仍頻繁發生。

  2001年阿富汗戰爭

  2001年10月7日,美英等方以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拒絕交出涉嫌策劃“9.11”恐怖襲擊的“基地”組織頭號人物烏薩馬.本.拉登為由,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發動軍事打擊。從10月7日開始,美國對阿富汗實施了2個多月的持續轟炸,最終導致塔利班政權垮台。2011年5月,本.拉登在巴基斯坦境內被美國特種部隊擊斃。

  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但多年過去,阿富汗安全局勢沒有明顯改善,塔利班勢力沒有消除。戰爭還導致數以萬計阿富汗平民喪生。目前,美國和北約正逐步撤軍,並與阿當局商談《雙邊安全協議》,但分歧明顯。

  2003年伊拉克戰爭

  2003年3月20日,美英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伊拉克發動“斬首行動”,伊拉克戰爭爆發。2010年8月18日,美軍最後一支作戰旅離開伊拉克,象徵美軍作戰行動結束。2011年12月15日,美國正式宣布美軍伊拉克任務結束。

  戰後的伊拉克,政局動蕩、經濟停滯、安全沒有保障、老百姓生活艱難,美國所許諾的“民主與繁榮”並未降臨。

  2011年利比亞戰事

  2011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973號決議,同意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為落實安理會決議,美國及北約結成“廣泛聯盟”聯合行動,任務為執行武器禁運、禁飛區、保護平民。

  儘管利比亞3月18日宣布接受安理會決議,立即停止所有軍事行動,但3月19日,美、法、英等國出動戰機和艦艇,對當時的卡扎菲政權的相關目標實施軍事打擊。3月31日,北約正式從美英法等國手中接管對利比亞軍事行動指揮權。10月20日,卡扎菲被抓,傷重不治。10月31日子夜,北約結束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

  戰後的利比亞舉步維艱,很多遺留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包括黨派紛爭不斷,武器流失民間,搶劫、綁架等犯罪現象嚴重。

  來源:新京報 2013年09月08日02:2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