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漸行漸遠的大不列顛身影—— 英國“脫歐”之路(一)

http://www.CRNTT.com   2013-09-19 09:32:23  


 
  法國幾乎是出於本能反應地警告稱,倫敦不能就保留歐盟成員國的哪些身份而挑挑揀揀。法國外交部長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甚至用揶揄的口吻說,如果英國離開歐盟,法國“會鋪開紅地毯歡迎”因此而逃離英倫三島的商人。

  德國政府再次重申,德國希望英國留在歐盟,歐盟與英國相互需要。卡梅倫與默克爾(Angela Merkel)之間私交甚密,英德兩國的歐洲觀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尤其是對自由經濟和向世界開放的觀念。德國人不希望英國離開歐盟,還因為後者可以牽制持保護主義立場的法國。但重新討論英國與歐盟的關係,看來太可能獲得德國的支持。默克爾總理暗示願意做出讓步。但她也有自己的底線,那便是不允許英國破壞現有的歐盟條約。

  “我們當然樂意討論英國的願望,但人們應該記住,其他國家也有他們自己的願望。”默克爾稱,她無法想象英國離開歐盟的情況,因為英國的貿易有一半要依賴歐盟。“我相信你自己在島上可以過得很開心,但在現今的世界,獨來獨往不會讓你更快活。”

  事實上,在德國財政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更早時候訪問英國時就向英國公眾勾勒了另一幅迥異的未來歐洲願景,“在這個競爭理念中,如果我們的辯論中沒有英國的聲音,歐洲就會顯得貧乏無力,英國應該留下來並在歐洲的中心占一席之地。”但同時德國外長基多•威斯特威勒(Guido Westerwelle)也明確表示,“予取予奪的政策不是選項之一”。

  擔任2013年上半年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愛爾蘭總理恩達•肯尼(Enda Kenny)與有歐洲“總統”之稱歐盟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主席赫爾曼•範龍佩(Herman Van Rompuy)都強調了英國留在歐盟內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他們均重申,反對按照卡梅倫的要求修改相關條約。歐洲領導人希望英國留在歐盟,但不會不惜代價。因為他們擔心,過分遷就英國會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

  範龍佩再次表示,可以在2014年歐盟選舉之後考慮修改條約,但他強烈支持加深歐盟一體化程度,而不是建立一個“照單點菜”式(意指歐盟成員國可以在一系列一體化政策中選擇部分而非全部政策)的鬆散聯盟。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巴羅佐(Jose Manuel Barroso)則自信地預言,他相信英國若真的舉行全民公投,投票結果將是留在歐盟,儘管近期民調顯示英國支持退出歐盟的民意占明顯上風。

  但分量最重的警告來自大西洋另一邊。2013年1月初,作為英國最親密的盟友,美國政府不同尋常地公開表示,它對英國可能退出歐盟感到越來越擔心。美方堅定認為,英國在歐洲的核心保有一席之地,對英美之間的“特殊關係”最為有利。

  奧巴馬政府負責歐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菲利普•戈登(Philip Gordon) 在美國駐倫敦大使館講話時談到了歐盟談判往往導致“內向型”傾向的歷史,他指出,公投常常使得各國更加專注內部事務,“歐盟越是關注其內部爭論,就越無法達成統一。”戈登認為,如果英國退出歐盟、或減弱在布魯塞爾發揮的作用,將造成一系列後果。

  大約一周以後,奧巴馬總統親口對卡梅倫說:美國認為英國應在強大的歐盟中繼續保持強大的存在,美國與歐盟的關係日益密切,而歐盟在世界上的話語權日趨增強……美國樂見一個成員包括英國的外向型歐盟。“這會對維護和促進歐洲及全世界的和平、繁榮和安全做出重大貢獻。”

  奧巴馬總統趁今年5月中旬卡梅倫訪美時加入了英國去留歐盟的辯論,他稱自己認同卡梅倫對歐盟存在問題且需要改革的看法,也支持卡梅倫為此所採取的政策,但他認為英國在採取任何措施之前,應當先行“修復”與歐盟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