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薛理泰:敘利亞危機演變的新趨向

http://www.CRNTT.com   2013-09-18 09:29:14  


 
  關於由美、俄兩國牽頭在向聯合國提交有關敘利亞問題的決議草案中,將包括在特定條件下容許對敘利亞動用武力的內容,其理至明,外界不必過度解讀。儘管阿薩德政權承諾交出化武,可是沒有這一條的制約,今後還會出現反覆的。在毛澤東時代,北京處理周邊危機時遵循的原則之一,就是“凡有文事,必有武備”。毛澤東說過,“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亦即作出張弓待發的姿態,卻不把箭射出去,給對方施加壓力,同時觀察對方的反應。

  奧巴馬總統14日重申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時表示,他願意經由外交途徑處理敘利亞危機。同時他指出,敘利亞之所以願意接受交出化武並置於國際監督之下這一提議,是因為美國軍事行動迫在眉睫這一切實的威脅。有鑒於此,他強調,“我們將保持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保持對阿薩德政權施壓。”

  由此可見,東西方哲學容有不同,可是在大戰略層面上,尤其涉及國家安全時,在領導層的決策過程中,各種考量因素均有異曲同工之妙。縱觀半個多世紀以來國際情勢的變化過程,不禁有“天不變,道也不變”的感嘆。基此,領導層欲妥善處理國際事務,則不但要有國際視野,而且要有歷史視野。

  至於為何要遲至明年年中才能達成銷毀敘利亞化武的目標,這應該歸於銷毀敘利亞化武必然是曠日持久的緣故。一是敘利亞的化武設施及庫存相當龐大,又散布於南北縱深四百公里、東西延伸近百公里的廣闊地帶,僅對化武給予確認、核實的過程就不簡單;二是化武非常危險,處理稍有不當,後果特別嚴重,尤其敘利亞還處於激烈內戰的狀態,在收集、交付、運輸、銷毀化武的過程中,在在需要嚴密的武裝保護,需要大量兵力和財力,究竟由誰來承擔?這些細節根本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三是即使全部化武順利運出敘利亞國境,也要受到銷毀化武必須耗費大量時間的限制。美國官員13日表示,究竟何時才能銷毀敘利亞化武,迄今美國根本沒有時間表,就反映了上述種種難處。

  或謂美、英兩國在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前,也曾經強硬要求伊拉克銷毀飛毛腿導彈以避免戰禍,而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應要求全部銷毀了飛毛腿導彈,最終仍逃避不了身死國滅的命運。持此論者質疑美國是否會如法炮製來對付敘利亞阿薩德政權。

  對此,筆者不以為然。小布什總統執政初期,新保守主義者在美國決策過程中的影響力如日中天。概言之,當年他們是懷著歷史使命感來處理國際事務的。美國對付伊拉克的政策是出於在中東地區建立一個民主政權的憧憬所致。所以,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處境是“伸頭一刀,縮頭也一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