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越南咖啡大王 鄧黎原羽

http://www.CRNTT.com   2013-11-16 11:02:02  


鄧黎原羽創辦的中原咖啡集團是越南最大的咖啡零售商。據外電報道,2012 年,中原咖啡集團銷售額比上年增長 32%,達到 2 億美元。
 
咖啡王國代言人 

  提起咖啡,多數人不會想到越南。但這個東南亞國家早在 2012 年就成功超越巴西,成為羅布斯塔咖啡(編注:比較便宜,主要做即溶咖啡)最大出口國。1875 年,越南開始引進、種植咖啡,至今已有 130 多年歷史。目前越南的咖啡出口總量僅次於巴西。巴西也是阿拉比卡咖啡豆(編注:檔次較高的咖啡豆)最大出口國。來自越南咖啡可可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2012 年咖啡季越南已向世界8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咖啡,咖啡出口總額達近 34 億美元。
 
  把鄧黎原羽譽為越南這個咖啡大國的代言人,一點不為過。鄧黎原羽創辦的中原咖啡集團是越南最大的咖啡零售商。據外電報道,2012 年,中原咖啡集團銷售額比上年增長 32%,達到 2 億美元。而在今年,該集團銷售還將翻番,集團業務也已拓展到中國等東南亞市場。按照鄧黎原羽的計劃,未來幾年,集團業務還將快速增長,到 2016 年底集團銷售將達 10 億美元。

  中原咖啡總部位於胡志明市的第一街區,事實上轉角不遠處就又有一間中原連鎖店。在越南大大小小的城市,到處是這位咖啡之王的“領地”。中原咖啡擁有 40 多家直營分店,還有 1000 多家特許加盟店。和星巴克等美式咖啡店一樣,中原咖啡所有的連鎖店都是相同的裝飾設計風格:亞熱帶的綠色植被隨處可見,咖啡桌椅則是深棕色的。

  越南的咖啡文化源自 19 世紀法國殖民時期,其生產的咖啡以特殊的口味和製作方法聞名世界。越式咖啡選用改良咖啡壺,通過滴漏法來萃取咖啡豆中原始的濃鬱口味,品嘗起來更加苦澀。用滴漏法來泡咖啡是法國人的獨創發明,但如今在法國已難覓蹤跡。相反,在被法國殖民 100 年的越南,這種最傳統最地道的咖啡衝泡法卻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

  越南法式滴漏咖啡衝泡法採用的是越南人特製的滴漏壺,簡單而又精巧,鋁制或不銹鋼制的直徑 7 厘米左右的圓筒,底部是密密麻麻的小孔,把半研磨的咖啡粉平鋪在筒底,壓緊蓋子,放到已經調味好的咖啡杯上,倒上熱水,然後耐心等待。咖啡粉被熱水完全浸泡過後,香醇的咖啡便會順著筒底的小孔一滴一滴地滴到下面的咖啡杯裡,這樣滴完一杯咖啡至少要 5-6 分鐘,遇到研磨充分的咖啡粉要等上十幾分鐘才可以。之後再按自己的口味混合糖或奶。

  鄧黎原羽每天要喝 10 杯這樣的越式咖啡。正因為擁有這種獨特的咖啡文化,直到今年 2 月,美國咖啡品牌星巴克才在越南開了第一家店。

  談到外來競爭者,鄧黎原羽不以為然,“星巴克最厲害的是講了一個深入人心的故事。”他說,“但是他們賣的不是咖啡,那只是一杯加了咖啡味的糖水而已。它難以改變越南傳統的咖啡文化。那些去星巴克的人只是想顯示他們的時尚品味,但如果你想品嘗真正  的越式咖啡,就得到我們這裡來。”

  目前,越南全國境內大面積種植咖啡豆,最好的咖啡豆來自大叻省的邦美蜀,當地的氣候非常適宜種植咖啡,被評為世界十大咖啡優良產地之一。

  在邦美蜀,鄧黎原羽擁有一家占地面積達 500 公頃的模範咖啡種植園。偌大的莊園中,人們可以觀看製作咖啡的全過程——從咖啡豆種植、培育、收獲到加工,各個環節都有。鄧黎原羽常在莊園騎馬、看美麗的咖啡豆。在這裡,鄧黎原羽從全球各地收集的火山岩石堆積成山,試圖打造一個咖啡 “吳哥窟”。

  不過,和許多生產咖啡、可可、蔗糖的國家一樣,越南賺的錢只有其咖啡豆產品經過加工、包裝、行銷後收入的零頭。

  鄧黎原羽算了一筆賬,“通常,全球咖啡產業每創造 20 美元產值,咖啡種植國只能分到 1 美元。而大多數利潤,都被雀巢和星巴克之類的跨國公司攫取了。”

  越南目前出口 90% 的羅布斯塔生豆。“但這些豆子沒有品牌,情況必須改變。”他預計,今後 15 年內,如果提高咖啡豆生產力,在咖啡豆的烘焙和包裝上提高附加價值,越南應該可以從咖啡生產中獲利 200 億美元。

  他決心“打爛”舊秩序。其中一個大膽的計劃,就是在 2014 年進軍美國市場,在紐約、波士頓等美國大城市開設咖啡店,“將中原咖啡 70% 供應國內、30% 出口的比率倒過來。”他還計劃在美國尋找合作者,把公司 15% 的股權出售給投資方。“未來,這一比例可以達到 30%。”

  地處邦美蜀的這個模範種植園,是鄧黎原羽花大價錢興建的。種植園裡使用來自以色列的灌溉系統和芬蘭生產的特殊肥料,希望能提高越南咖啡品質。三年前,鄧黎原羽去以色列考察,他發現當地先進的滴灌系統不僅節水省力,而且十分高效。鄧黎原羽現在還開始免費給當地的咖啡種植戶安裝這套系統。“以前我們的咖啡每公頃產量為 800 多公斤,安裝這種系統後的第二年,我們的產量提高到 1200 多公斤。去年我們全年的產量更是飈升至 2040 公斤。”種植戶馬宗說。

  曾和鄧黎原羽多次深入交談的哈佛大學教授彼得.提莫發現,鄧黎原羽還把這種生態莊園的模式推廣到了 Dalat 紅酒、Phu Quoc 魚露、Binh Thuan 火龍果、Can Tho 皇家五號柚等越南農產品,彼得.提莫將這一概念定義為 “新咖啡主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