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的陸地地緣政治及其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3-12-24 09:04:38  


 
  更為重要的是少數民族的貧困問題。少數民族地處中國的邊緣地帶,也是社會經濟不發達甚至是很不發達的區域。社會經濟的不發達狀態,對國家的整合產生著負面的影響。社會經濟不發達,中產階級很小,社會成員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一些人行為往往難以理性。經驗表明,極端主義往往能夠在貧窮人口中間找到市場。貧窮人口往往較之富裕人口,易被極端主義所動員,並且容易走向暴力。這些年中國在少數民族地區所發生的暴力,無疑和社會的貧窮狀態相關。一旦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儘管也避免不了少數極端因素,但極端因素很難動員到足夠的力量,進行大規模的暴力行為。

  當然也要意識到,一旦少數民族的教育水平提高,其成員的民族意識也會提高,從而產生另一類民族主義運動。但這一類民族主義運動是可以避免的,主要是可以通過國民教育,來減少和消除各民族的極端民族主義,把多民族國家維持在統一的水平。這方面,發達的多民族國家(例如美國)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經驗證據。

外部影響更大

  第二個層面和今天的全球化和區域化有關。在全球化和區域化時代,中國的陸地地緣政治更受到區域甚至國際關係的影響。和傳統陸地地緣比較,今天的陸地地緣更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響。簡單地說,如果說在傳統上,中國的陸地地緣的劣勢,可以通過修築長城而得到修正和彌補,在今天類似的方法已經毫無用處。也就是說,陸地地緣本身也在國際化。在中國,這方面的問題主要在西邊,包括西藏和新疆。西藏和新疆問題的產生和處理,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主權國家的範疇,而往往具有了國際性。從概念上說,中國陸地地緣政治,往往和周邊外交相關聯;而周邊外交,則往往也和大國政治相關。

  在中國的西邊,中國現在面臨的是美國力量逐漸從中東地區消退而所留下來的遺產。二戰之後,整個中東地區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在那裡,無論是政權建設還是經濟發展,都離不開美國(和廣義上的西方)。美國在中東的利益,是基於其能源的需要和對其盟國以色列的國家安全需要的考量。無論是上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還是美國以反恐為名對阿富汗、伊拉克的占領,都和美國能源和其他地緣政治因素的考量有關。但是從近年來的發展來看,美國必須改變其在中東的政策。有幾個因素顯得尤其重要。首先,美國的帝國已經過度擴張,導致美國維持帝國的負擔過重。儘管美國還是最強大的國家,但在維持一個擴張過度的帝國方面,已經顯得力不從心。這表明美國必須收縮帝國戰線。

  其次,在中東,美國進行了大規模和持續的反恐戰爭,但多年下來,美國發現要消除恐怖主義因素,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美國調整心態,承認恐怖主義是一個常態,反恐是一件長期的任務。正是這種新的認知,美國要逐漸減少從事反恐的軍隊。其三,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國內進行再工業化的運動。頁岩氣的開發使用,正在有效減少美國對海外能源尤其是中東能源的依賴,美國正在快速地向一個能源大國轉型。二戰之後,美國的地緣政治格局的形成過程中,能源是一個強大的推動力。美國成為能源大國,表明地緣政治格局會出現很大的變化。一旦美國不再依賴中東能源,甚至變成能源出口國,美國從中東減少軍事存在的速度必然加快。

  這種地緣政治的變化,對中國的陸地地緣政治意味著什麼呢?一些人認為,美國從中東撤出,為中國創造了一個機會,就是中國可以填補美國撤出之後所出現的空間。但是,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的確,中國大量需要能源,在很多年里,中國也在積極地和中東國家發展緊密的經濟貿易關係。不過,美國的撤出對中國會產生三個大方面的挑戰。首先,中東的安全問題。在中東,整體安全構架是美國主導下建立起來的。一些人認為,到現在為止,中國在中東是一個“搭便車者”,中國“搭”美國的“便車”。這當然有些誇張,但並非一點道理都沒有。美國一旦撤出,中東整體大安全構架就不再存在。安全問題必然成為中東最大的問題。要建立一個新的安全構架談何容易!中國在這個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也就是說,中國必然面臨如何保護其在中東的利益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