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實現體系內全面崛起的四步走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4-06-08 10:01:06  


  中評社北京6月8日訊/中國崛起已經成為21世紀國際關係發展和相應研究的最為重要的事態。但需要指出的是,迄今為止的中國崛起面臨兩個重要挑戰:一是當前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只是經濟性崛起,距離全面崛起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二是中國崛起引起了廣泛的國際警覺,距離和平崛起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已經相當明確地向世界宣告,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的崛起將是世界的機遇而不是災難。

  換句話說,中國所追求的不是傳統的大國崛起模式,而是一種“體系內全面崛起”的新型崛起。這一崛起的實質是在實現“中國夢”的同時,也為整個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促進“世界夢”和各國夢想的共同實現。本文通過考察世界歷史上主要大國崛起的成敗經驗,探討中國實現體系內全面崛起的應有路徑。本文認為,歷史經驗表明,大國崛起主要包括四個維度,即經濟性崛起、軍事性崛起、制度性崛起及道德性崛起。儘管這四個維度的組合沒有定式,但依據大國崛起的成敗經驗,很大程度上可得出某種初步結論,即:經濟性崛起是前提,道德性崛起是支撐,軍事性和制度性崛起更多是保障。大國在實現經濟性崛起後的戰略優先應當是尋求道德性崛起,而不應急於求成地追求軍事性或制度性崛起,這是實現體系內全面崛起的重要保證。中國在當代的崛起有其特殊性和時代性:它是中華民族在現時代的偉大復興,因此既需要全面總結中華民族歷史興衰的經驗和教訓,也需要合理汲取其他大國崛起的成敗經驗,更需要充分慮及全球化和相互依賴時代國際政治的諸多嶄新和長期性變革。因此,中國追求體系內全面崛起的戰略目標應採取一種“四步走戰略”:繼續夯實崛起的物質前提或追求可持續的經濟性崛起,大力建構崛起的道德支撐或致力於全面的道德性崛起,穩步發展崛起的保障機制或追求穩打穩扎的制度性和軍事性崛起。

  一、大國崛起的經濟維度

  對所有國家而言,實現崛起的基本前提是國家實力特別是經濟實力的重大提升,沒有物質性保障或經濟上的崛起,大國全面崛起根本不可能實現。因此,無論是美國和英國的總體成功的崛起,還是德國、日本和俄羅斯的相對不那麼成功的崛起,還是印度、巴西等目前尚不能斷言其未來成敗的崛起,其第一步都是解決崛起的基礎性環節,即如何實現物質性或更為明確但也更狹隘的經濟性崛起。回顧既有大國經濟性崛起的歷史經驗,儘管存在一定差異,但的確可以發現一個重要的共同點,即設法利用或借重現存體系實現體系內的經濟性崛起,至少在實力尚不具備時不會嘗試挑戰現存體系。具體而言,這種追求體系內經濟性崛起的方法大致有三種。

  第一種可稱為融入式崛起,是當今國際社會中大國崛起的相對更為常見的方法。根據這一方法,大國在追求物質性或經濟性崛起時,都是努力通過加入現存主導國際體系之中,利用現有霸權國家或更為廣泛的現存體系所提供的公共產品,通過搭便車或至少是盡可能壓低自身所承擔的國際義務而實現經濟性崛起。這種融入式崛起的典型是當前的新興大國群體性崛起。

  21世紀最為重大的國際關係事態便是新興大國的群體性崛起。與中國的崛起相似,新興大國迄今為止的崛起都更多是物質性的而非政治或安全或思想方面的崛起。同時這種崛起所使用的理念事實上都是西方的,如“華盛頓共識”或新自由主義框架下的各種概念。由此而來的,新興大國的群體性崛起根本上是和平性的,對國際體系內的主導性國際組織、國際規範和規則的基本態度仍是不挑戰現有國際體系的根本結構。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新興大國全然接受現有國際體系結構;恰好相反,新興大國的戰略選擇是通過參與而對國際組織、規範和規則進行內部改良。這種改良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是聯合國安理會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儘管目前這一改良進程某種程度上陷於停滯,但就其本身所體現出的競爭方式而言,有一個相當重要的特征,同時也是潛在地限制新興大國的崛起能走得更遠的重要原因之一,即:非西方反對西方的武器事實上都是西方先前用於擴張的武器。當然,這本身便充分證明了新興大國走的是融入式崛起的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