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財稅政策發力有助化解經濟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4-07-01 08:50:51  


 
   財政有望發揮更大作用 

  文章指出,當前國內經濟困局與財政支出過慢、財政改革滯後大有關聯。可喜的是,決策層對於這點已有明確認識,財政有望承擔著更大的作用。例如,5月以來,財政支出同比增速反彈至24.6%,便是財政政策由過緊轉向積極的反映。

  此外,決策層早前也提出了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包括加大鐵路投資、棚戶區改造建設等。上述項目具有工期較長,短期盈利性差的特點,要避免重走“四萬億”老路,應該明確銀行不宜承擔准財政功能,這部分資金主要應由財政出資,由此較好地降低資金成本,減少期限錯配,防範金融風險。

  同時,在主權負債還不高的有利條件下,建議應發行結構性減稅和發行調結構特別國債,專門用於保障房、基礎設施、水利及新技術和新能源等項目建設,並以此作為杠杆帶動地方融資與保障房建設,或對穩增長與調結構均有裨益。

  從長遠來看,財稅改革是全面推進改革的重中之重。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財稅改革的三大方向,即改善預算管理、完善稅收制度、理順財權與事權。上述三大領域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為經濟改革,也涉及到民生問題與政府職能轉變,是諸多改革能否有效推行的重要保障。正如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所提出,財稅改革不是解一時之弊,而是著眼長遠機制的系統性重構。

  例如,財稅改革的加快有助於緩解新型城鎮化進程的資金困境。早前召開的深改組第三次會議將財稅與戶籍列為重點,正是出於切實推進以人為本城鎮化的考慮。要知道,當前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6億人,全國留守兒童超過6000萬人,城鄉流動兒童超過3500萬人,向上述人群提供與城鎮市民均等的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顯然存在龐大資金缺口。若想化解資金困境,財稅改革特別是理順中央地方財權與事權必須提速。

  在金融改革全面推進之時,加快財稅改革對於防範金融經濟風險也越來越重要。可以看到,在眾多改革的貫徹實施之中,金融改革可謂領先一步。毫無疑問,金融改革的快速推進有利理順資金價格形成,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也有利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但如果財政改革、國企改革等領域不能有效推進,大量預算軟約束部門存在不僅推高了社會融資成本,讓中小企業步履維艱。同時,也導致大量僵屍企業出現,降低了經濟活力,加大了金融風險。總之,財政改革滯後於金融改革,效果恐怕很難令人滿意,也違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初衷。

  如此看來,財政政策發揮作用,財稅改革加速推進,對於當前穩增長、調結構、控風險都是至關重要的,可謂是化解當前經濟困局的關鍵。值得肯定的是,決策層對財政的重要意義已經明確,伴隨著支出加大、對財稅改革頂層設計的通過,財政過緊、改革滯後的狀況有望改變。在此之上,如果改革與微刺激能夠同時發力,下半年中國經濟有望扭轉向下的趨勢,達到或接近7.5%的政府目標。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