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著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7-02 09:21:32  


 
  四、抓改革、穩投資、控風險,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文章指出,當前經濟增長面臨的下行壓力主要表現為投資增速回落,“穩投資”是實現全年預期目標的關鍵所在。為此,需要特別關注並處理好穩增長與控風險、調結構以及需求管理與推進改革之間的關係。就穩增長與控風險、調結構的關係而言,在潛在增速明顯下降之後,要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長,必然要求信貸規模進一步擴張,增加地方政府債務,加大資產泡沫和財政金融風險;經濟增速過低,尤其是短期增速過快下滑,將導致產能過剩進一步惡化,銀行的不良率明顯上升,則可能觸發系統性風險。因此,將經濟增速穩定在一個並不寬裕的正常區間,對控風險至關重要。就需求管理與推進改革而言,針對經濟短期波動,特別是大幅波動,採取適宜的促進需求的政策措施是有必要的,但若沒有調結構、換機制的配合,這類措施有可能會加重結構失衡,強化原有的增長方式。因此,要向經濟體制改革要紅利。

  實踐表明,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關係。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更高效率,讓企業和個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創造財富。同時,要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健全科學的宏觀調控,創新管理方式,使市場與政府有機統一起來。當前,改革措施有供給側和需求側之分,有見效慢和見效快之別。在抓好相對慢變量的重大改革的同時,優先啟動見效快的改革措施,可以在短期內起到擴需求、穩增長,與促進需求政策形成合力效應,同時通過換機制、調結構,更有助於培育中長期增長新動力。

  中國仍處在後發追趕進程中,具有良好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投資項目較多,可投資空間依然較大。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巨大的生產設備更新改造空間;高端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方興未艾,需要大量新增投資;城市地下管網等亟待更新改造,基礎設施質量需要全面提升;中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發展明顯滯後,歷史欠賬多。從中長期看,提高人均資產占有水平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也是激發近期經濟活力的重點方向。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需要突出強調抓改革、穩投資、控風險的重要性,並在三者間取得平衡。應堅持穩中求進、以穩促進的工作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在貨幣政策保持基本穩定的同時,高度關注美國量化寬鬆(QE)退出後短期資本流動的衝擊,保持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密切監控局部金融風險暴露的影響,防止風險加快顯露和增速下降相互叠加;理順投融資渠道,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提高資金配置效率。進一步發揮財政政策在擴張需求、增強供給側活力等方面的作用,在適度增加支出、擴大減稅範圍的同時,與改革措施密切結合,放大綜合效應,積極推進相關重點領域的改革,著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近期,以調整投資結構、穩定投資增速、化解金融風險為重點,積極推進相關重點領域改革和政策調整。如清理規範地方融資平台,推進地方政府合規融資;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對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作用;推動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做好輿論引導、風險隔離、社會保障等配套工作,積極化解局部風險;與結構性減稅政策相結合,積極推進加速折舊;治理產能過剩,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等等。

  從中長期考慮,應把有利於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重大改革放在優先位置。推動以破除行政性壟斷、促進競爭為重點的基礎產業領域改革,提高非貿易部門的效率;圍繞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推動土地、金融、流通、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改革,增強企業盈利能力,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加快服務業的對內對外開放,形成平等進入、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要利用中央政府的負債潛力,加大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緩解地方政府和企業現實的債務壓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