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增速換擋應朝“創造性破壞”方向著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7-10 08:27:14  


 
  困難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發現新的技術突破,並成功地實現商業化非常難;其二,為了給這些新的技術突破提供生長環境,必須淘汰喪失生命力甚至生命力尚存的技術和產業,這會遭遇巨大阻力。所以,熊彼特所講的“創造性破壞”,不僅“創造”難,“破壞”也很難。“創造”之難,比較容易理解,因為創造的本質是“無中生有”。但是,決不能忽視“破壞”之難。“創造”的對象能否成功,充滿不確定性,而“破壞”卻要切切實實損失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這樣,政府可能出於維護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的“好意”,而辦出抑制創造的“壞事”;“破壞”對象背後的利益主體,則會直接和間接地抑制“創造”活動。發達經濟體在全球技術的最前沿進行創造性破壞,坡度很陡。他們之所以能夠掛著二擋甚至一擋緩緩前行,是因為他們通過持續創造性破壞,跨越了我們當前這樣的發展階段,並在全球技術前沿繼續探索。

  這里,實際上涉及到“結構轉換的陣痛期”的概念。創新活動涉及到的任何“破壞”都是陣痛。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發達國家時時刻刻處於結構調整的陣痛期。

  回到中國的情形中來。中國未來的爬坡該減到幾擋?實際上又會減到幾擋?是逐級減擋,比如五擋減到四擋;還是跨級減擋,比如由五擋減到三擋甚或二擋?這取決於要爬的坡有多陡,也取決於駕駛狀況,還取決於油料狀況。

  中國經濟未來一段時期要爬的坡,不如發達國家陡。中國目前雖然通過簡單模仿發達經濟體而實現快速技術進步的空間顯著縮小,但仍是一個上中等收入國家,尚未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即使幾年之後跨入高收入門檻,距離最發達經濟體的技術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所以,單單從潛在的可能性看,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減擋,應該是由五擋減到四擋,而不是越級減到三擋或二擋。

  實際減擋的情況,還受到駕駛技術的影響。眾多中等收入國家的經驗表明,由五擋減到四擋的可能性要變為現實,極為不容易。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經濟體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駕駛狀況不良,不能推動創造性破壞的表現:技術進步能力遲遲不能獲得根本性提升;喪失生命力的技術和產業占據著大量資源無法釋放,甚至有可能對許多創新活動從源頭上加以扼殺。上述被動局面遲遲不能扭轉,高耗油的汽車耗盡油料後,不能及時刹車,被動在坡上倒退。這比主動掛倒擋還要危險。這樣來看,高超的駕駛技術,應該是把宏觀調控政策和其他公共政策協調起來,朝著促進創造性破壞的方向著力。

  文章指出,如果說政府的政策是駕駛技術的話,決定著中國經濟之車行駛狀態的油料,就是包括私人部門在內的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這是決定爬坡狀況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更重要的決定因素。如果微觀主體對於未來前景過度擔憂,進而形成過度悲觀的預期,創新活動不活躍,則悲觀的預期很有可能自我實現。從這個角度看,政府當前的穩增長,除了通常認識的意義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穩預期,進而給活躍的創造性破壞活動的開展贏得時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