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到底缺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4-07-17 09:04:49  


中國經濟不缺錢,缺的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機制及激勵創新的制度安排。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訊/中國經濟到底缺什麼?這是我們在制定經濟政策時必須正確認識的。

  一、小微企業到底缺什麼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義平文章表示,最近,為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央行兩次定向降低準備金率。這一舉措的基本判斷是“三農”和小微企業缺資金,並且能夠保證降准帶來的流動性可以順利地流向“三農”和小微企業。

  那麼,這一基本判斷是否正確呢?這一判斷有一點道理,但不是“廬山真面目”的全部。就整個大勢而言,中國經濟已經跨越了兩位數的快速發展時期,進入了理性的、擠泡沫的、長肌肉的“新常態”。曾經提出了一個“自然增長率”的概念。經濟的“自然增長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在一定技術水平、組織水平和制度環境下,不受緊縮政策或擴張政策等外來因素的幹擾,本身固有的增長率。這樣的增長率是與既定條件相協調的,是既定條件下的一種均衡。改變自然增長率的關鍵是技術創新或組織變革。據此,人們對“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速度,應當有更理性認識,應當更關注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而不僅僅是速度,或者主要不是速度。

  一旦進入“新常態”,首當其衝的任務是調結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層次性特征主要是結構性特征,經濟發展的真正內涵在於結構效應而不是水平效應。結構效應是指通過創新,提升產業、產品結構以推動經濟發展,是所謂的“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水平效應只是在更大的範圍內片面地複制原來的產業及產品結構,例如,把東部的產業轉移到中西部。30年前改革開放伊始,中國經濟發展的產業空間很大,幹什麼產業、上什麼項目都能發展,加之資源、環境、勞動力壓力不大,以及在新周期中處於上升階段的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帶動,中國經濟發展很快。曾經的幹什麼都能發展的產業結構帶動了快速的經濟發展。新的發展階段需要新的產業結構,新的產業結構需要在原來的產業結構上調整、創新、擠出泡沫。這是所有產業、所有企業的事,包括小微企業在內,或者說制約小微企業發展更多的是產品結構和市場需求。迄今為止的經濟發展史證明,如果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市場需求,僅僅有資本是支撐不了一個企業或產業的。如果沒有市場需求,僅僅有資本,那麼接下來就是產能過剩、價格便宜、企業虧損。而如果產品有強烈的市場需求、滾動發展能力很強、資金回流很快,那就根本不用擔心資金問題,或者說根本不存在資金問題。

  小微企業更多的問題是結構和市場問題。在快速發展時期,“蘿蔔快了不洗泥”,湧現了大量的、星羅棋布的小微企業,進入 “新常態”後肯定存在著重新洗牌的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講,市場經濟的活力就在於吐故納新,不可能把所有的小微企業都救活。小微企業缺資金更缺市場需求,如果沒有需求,小微企業的新增貸款就會成為新的負擔。在沒有市場需求的情況下,一個理性的企業家會中斷投資。資金的問題是外在因素,外在因素解決不了自身的根本問題。小微企業雖然缺錢,但更缺核心技術和市場需求。小微企業確實需要資金方面的公平待遇,但遠不是問題的全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