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蔡昉:從“帕累托改進”走向“卡爾多改進”

http://www.CRNTT.com   2014-09-15 08:20:59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 。
  中評社北京9月15日訊/2014年是中國經濟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目前已進入三季度末期,如何客觀認識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潛力?中國未來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路徑又是什麼?

  就此,上海證券報日前專訪了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 。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速下行的根本原因在於潛在增長率。解決方案應該是針對供給方,努力提高潛在增長率,而不是刺激需求。文章內容如下。
 
  高增長之後減速不是中國的特有現象

  問:8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顯示,投資不旺,內需繼續乏力。微刺激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好像已是現實。對此,您怎樣看待?

  蔡昉:關於中國經濟增長減速,決策者、經濟學家和觀察家大多認識到,中國進入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速度常態,並且至少從理論上都承認:這是長期的、結構性的現象,而不是一個周期性的減速,或者是短期的衝擊現象。但是,在提出政策對策時,大家還是會從周期性的需求方面的衝擊來考慮。

  美國經濟學家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既是經濟史學家,也研究宏觀經濟和經濟增長。他和亞洲開發銀行的幾位合作者,做了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研究。這項研究在分析了所有具有經濟增長時間序列數據的國家後發現,任何一個實現高速經濟增長的國家,終究在某一時刻要減速。後來經過歸納,“特定發展階段”對應的人均收入水平有高有低,平均起來大概是在人均收入17000美元。這是按照購買力平價的計算,大體上相當於中國目前的收入水平。因為指標不同,再加上匯率因素,這些國家平均減速的幅度,比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國的情況還要嚴重:從減速前七年平均6.8%的增速,下滑到了減速後七年平均3.3%,減速幅度達到一半以上。這是看到的所謂一般規律,其實只能叫平均規律。

  從這一點可以得出兩點結論:第一,中國現在的經濟減速,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按照自然趨勢或者重力規律則還要繼續往下減;第二,減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現象,也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因此,現在大家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201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有一句話:“增長速度應與潛在增長率相適應”,也就是不再強調一定要追求8%的增長速度。

  問:您剛才提及,在提出應對之策時,大家還是會從周期性的需求方面的衝擊來考慮。

  蔡昉:是的。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說,需求方因素大部分情況都是短期的衝擊性因素,而非長期的結構性因素。對於長期結構性因素,應該從供給方也就是增長能力來解決。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曾表示,中國的主要問題是長期的人口紅利和勞動力,中國過去的高速增長得益於豐富的剩餘勞動力,現在受到的制約則轉變成了需求方因素,就是中國的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如果中國解決不了消費不足的問題,其經濟就會“撞牆”。這麼大的國家撞到的可不是普通的牆,而是GREAT W(長城)。他是一貫唱衰新興經濟體的。針對他所講的消費問題,林毅夫教授認為消費是一個結果,不應該作為原因提出,去抓消費刺激經濟增長是不對的。我認為這個批評是正確的。所以,林毅夫教授提出了要推動投資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

  我認為兩個人講得都有道理。中國長期需求方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外需、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三駕馬車,一直是不平衡的。先是過度依靠外需,隨後過度依靠投資需求,消費需求的貢獻還不大。所以,克魯格曼講的是長期的需求平衡問題。而林毅夫講經濟增長要靠投資,因為技術進步和新的比較優勢都體現在投資中。其實,人口紅利消失後我們會面臨儲蓄率下降的問題,所以他的觀點不僅對中國,對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都是具有針對性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