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嘉誠不用再跑了 香港富豪面臨兩大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4-09-28 09:02:41  


李嘉誠
  中評社北京9月28日訊/和訊網今載知名評論員羅天昊的文章《李嘉誠不用再跑了 香港富豪面臨兩大變化》,內容如下:

  前不久,李嘉誠重回亞洲財富榜首,不過,縱使如此,他對於大陸高層來說,一度成為問題人物,似乎近兩年有點“失寵”。

  敏感如李嘉誠,絕不會感覺不到。在中國,經濟周期與政治周期密切相關,一朝天子一朝商友,不是所有人都跟你熟。由此,一撤資,二撤資,三撤資,其商業帝國,在大陸欲上演金蟬脫殼之法。

  去年是李嘉誠最不平凡的一年,先是工人罷工浪潮,風起雲湧,後是在大陸的拋售,受到了巨大的非議。就民間形象而言,李嘉誠從此前的商界領袖,教父級人物,淪落為長著獠牙的怪物。 就官方感受而言,在中國經濟緊張時刻,李嘉誠不顧中央此前對其在基礎設施,港口、地產等領域的大力扶持,拋中國於不顧,不停拋售,嚴重影響大陸信心,造成悲觀情緒蔓延,可謂已失道義。低買高賣,確實是市場經濟,但是,他的地產、港口等產業,恰恰是中國最不市場化的產業,沒有權力的扶助和勾兌,哪裡來的機會?合作時借權力,賣出時說市場,似乎雙重標準,唯我是利。

  香港富豪榜的前幾名竟然全部為地產商,顯示了香港產業的畸形。而這種畸形產業的背後,隱藏著香港社會結構的畸形,而豪族的出現,以及貧富分化的眼中,則嚴重危害了香港社會的活力。

  其實,李嘉誠只不過是一介小商人,有何能量影響香江?能操控香港萬民福祉與未來者,國家此前的治港思路滯後於現實發展,方才導致香港困局。未來需要改變思路,進一步造福香港萬民。

  “招安精英”致使李嘉誠等豪族坐大

  香港社會結構的失衡,雖然發作於回歸之後,病根卻早在80年代即已種下。在英治時代,雖然港英政府亦喜歡借助華商領袖的勢力,來維繫社會平衡,但是,總體而言,香港還算是一個健康均衡的社會,從香港的流行文化,即可知香港是一個市民化,平民化和多元化的社會。在經濟領域,香港雖然是全球知名的自由港,貿易發達,但是,實業亦非常發達,其精工製造,一度全球聞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