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民主運動的目標、策略與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4-10-08 09:04:31  


 
  再次,泛民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對手,甚至也不屑於去了解。作為泛民博弈對手的中央政府背後的真正決策者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建黨將近百年的紀律嚴明的列寧主義組織,不管其理念是否先進,它的政治鬥爭經驗總之是異常豐富。對手從哪裡來?它是如何決策的?它決策時考慮哪些因素?它的內部不同意見最後是如何達成共識的?能否以及如何與它及它內部的各種力量進行溝通,以達到自己的目標?民主派可以說對這些幾乎沒有概念。
 
  由一點可以看出,全香港幾乎沒有一家成規模的智庫,能夠對中國問題尤其是政治體制進行高水平研究,香港的大學也缺乏這樣的學者(即使有,他們在“香港民主中國專制”這個已經被限定為唯一的政治正確框架中,難以客觀發聲)。國際上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自然有之,但他們基本都在美國、歐洲、日韓和新加坡。相形之下,香港充斥的是大量通俗小說體的“大內秘聞”、“宮廷政治”作品,其宗旨還是商業性的,以圖賣給喜歡獵奇的大陸遊客。
 
  以這種指導思想和鬥爭技能武裝起來的民主派,最後搞出“佔中”這樣的極端行動,實在說不上高明;基於以下兩個原因,也幾乎肯定不會取得成功。第一,“佔中”破壞的是香港自己的經濟運行和法治秩序,這如同在自家屋子里點火,燒毀的是自己的財物,而別人家都在安全距離之外,無論如何鬧,都是在自我破壞。第二,既然“佔中”甚至是比這更激烈的行為都是自我破壞,北京只要坐視亂局就好,且有實力不作出任何讓步。而香港的民主派,實已無牌可打。
 
  如“佔中”這種大規模的示威行為,估計在香港難以持續一個月以上,最多三個月。長期持續的具有極大破壞力的社會抗爭,在兩種情況下會發生:一是在那些壓迫極端民不聊生的社會,抗爭者無路可走,衣食都已經成問題,無論如何抗爭,“失去的只有鎖鏈”;二是當初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停滯不前,但半“福利”式的體制猶在,能保證基本的工資待遇且工作紀律鬆散,大家可以抗議直到制度解體。香港並不具備這些條件。在香港這個很富裕的社會,如果有學生不能上學,有業者不能工作(自然工資也受影響),且所抗議的不是涉及到身家性命衣食住行這樣的切身問題,這種抗議應該難以持續下去。

  但即使大規模抗議平息下去,香港社會也會進入一個死氣沉沉的階段。為政治情緒所困擾,整個社會的上進心,包括創業精神和進取精神,都會難以振作,進而會出現人心思離的局面。改變這種局面的唯一可能性,是香港出現能夠凝聚整個社會的務實領袖,代表港人和中央政府談判出真正的普選。
 
  如前所述,考慮香港問題不能忽視民主自治和中央地方關係這兩個方面,最後的解決方案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尋求平衡。筆者所設想的方案是,在香港和中央之間建立一種“准聯邦”關係以實現這種平衡。它大致包括如下基本原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