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祖喬:香港為何出現民主運動

http://www.CRNTT.com   2014-10-04 09:10:06  


九龍宋王台公園內的“宋王台”
  中評社北京10月4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登載李祖喬的文章《香港為何出現民主運動》,內容如下:

  執筆時,香港占領中環運動仍然未知結果。不少華人朋友向我提出很多問題,例如為何殖民時期沒有民主運動,現在卻不愛國、爭民主?這使我感到有責任解說清楚香港民主運動的一些重點。
 
  我的學術專業不是政治學,也不是政治史或社會運動。但我過去10年一直觀察和思考陸港的文化關係,對這課題有一定的認識及想法,可以跟讀者朋友分享,以作參考。
 
  我們可以從兩大角度來認識香港民運:
 
  一、民主的歷史——“中國回應西方史”對比“南逃居民心理史”
 
  認為香港只是回歸後才想要民主的朋友,只看到從1980年代尾起到2014年間二三十年的歷史,而且只關注狹義的、中區精英及其不滿者的政治,因此無意間誤中西方知識生產的詭計,認為香港人被“西方”影響才抗拒中國大陸。
 
  的確,現在爭取民主普選的人,很多都是知道香港要回歸中國後的1980年代尾冒起的。但是,假設中國人“受了西方影響”,其實是西方白人傳統漢學學者的偏見,認為中國總是被動地被西方影響(這叫“西方衝擊/中國回應說”)。要尊重中國歷史,可以追溯大陸跟沿海港口的歷史關係,還有部份人口為何以某個方向流動、停留、發展為集體運動。
 
  舉數例:很多香港人都不知如何唱英國國歌(例如我),卻都知道宋朝最後一位皇帝趙昺,因逃避元軍而跑到香港,是陸秀夫在大嶼山擁立他為皇(九龍區有紀念公園);我們都知道香港島南區的薄扶林村,在2013年入選為世界文物建築基金會的觀察名單,成為唯一入選的中國代表。這條村建於康熙年間,居民是為了逃避大陸的三藩之亂而來,是香港最早的原居民。後來反清的太平天國和廣東地區的革命分子如何跑到香港,還有大批逃避文革而到香港的大陸人。這些都是不少略知中國史的朋友的常識。
 
  換言之,只要擺脫“香港華人受西方影響”這種其實是出自上一代西方學者的偏見,便會發現在過去幾百年居住在香港的民眾,從來都是很害怕任何北方大陸的政治力量。我的祖輩於香港一個名為長州的小島出生,據說是從福建護送宋帝南下後,因為害怕元帝國,就沒有回北方大陸故鄉。但他們仍尊崇中國大陸的文化,也有親友網絡。
 
  雖然這也許只是我祖輩自我編造的傳說,但也一定程度地顯示了香港的華文世界,如何解釋自身起源的神話。故此,也許可以這樣看:香港民主運動的歷史源起,不僅出自近數十年起才流行的普選民主制度,而是傳統海洋邊疆數百年來恐懼北方中原大陸(元、明、清、現代中國)政權的現代延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