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習近平與縣委書記座談的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15-01-14 10:57:03  


 
  在《從政雜談》里,習近平還指出:一個縣也可以說是一個小社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中央有什麼機構,縣一般也有與其大體相對應的部門。縣一級工作,從政治、經濟、文化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無所不及。最難做的官是縣官,縣級領導必須有各方面的知識和很強的能力,否則難以勝任。

  在新華社發表的署名“國平”的文章《對縣委書記的政治重托》中,作者也指出了縣委書記角色的重要性。文章分析認為,在中國現行黨政層級架構中,縣一級黨政機構具有著特殊的地位。中央機構主要著力在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上,省級、地(市)級機構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一個幅度較大的區域範圍的共同事務。唯有縣級機構,發揮著三個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接中央與省地方針政策、重要舉措而加以落實;與民融匯,直接發揮地方治理的指揮棒作用;作為地方主官,決定黨政機構的領導績效,塑造黨政機構的工作形象,影響社會公眾的信任程度。

習近平本人曾擔任過縣委書記

  習近平對縣委書記角色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源於他的親身經驗。“俠客島”的文章指出,在河北正定當過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在自己一路走來逐漸形成的治國理政思想體系中,把縣委書記這個位置的重要性,擺得相當突出。

  1982年3月,習近平從軍隊轉到地方,出任中共河北省正定縣縣委副書記;一年後,當時不足30歲的習近平升任並成為正定縣最年輕的縣委書記。從1982年到1985年,在正定縣的這段歲月,是習近平心中“不尋常的3年、非同一般的3年”。

  習近平在任期間,推動大包幹生產責任制,並向上級反映正定縣情況,使得正定縣糧食征購任務減少了2000萬斤。1983年,中央電視台籌拍大型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尋找地方政府共建“榮國府”臨時外景基地。習近平馬上派人聯繫,很快達成協議。這一景區開創了旅遊業的“正定模式”。

  時任正定縣副縣長的王幼輝曾撰文回憶《我與習近平在正定的交往》:“當時邊吃邊說些工作上的事或拉家常。習近平給大家的印象是平易近人,溫和儒雅,和藹可親。”作家柯雲路也以習近平在正定縣的事跡等素材為藍本,寫出了長篇小說《新星》,“李向南”的名字一時家喻戶曉。

  在其後來發表的論文《從政雜談》中,習近平引用了一句古語:“宰相起於州郡。”這句話也成為他政治履歷的真實寫照。《紐約時報》於2012年刊登了一篇文章《習近平在正定當縣委副書記的日子》,文章分析認為,在正定的經歷鍛煉了習近平,為他以後的晉升打好了基礎。與其他人脈資源四通八達的領導人子女相比,習近平在代表基層說話時的可信度更勝一籌。

  本次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焦裕祿的形象和事跡一直為習近平所推崇。1990年,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曾於《福州晚報》上發表一首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此外,從2009年到2014年,習近平在五年內三次訪問焦裕祿曾經任職的蘭考縣,中國也再次掀起了學習焦裕祿的熱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