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葛劍雄:"一帶一路"的歷史被誤讀

http://www.CRNTT.com   2015-03-15 11:10:40  


 
  這時,漢朝已經打敗了匈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這次帶了很多人,浩浩蕩蕩,也帶上了中國的絲綢、金銀財寶,沿途散給這些小國,鞏固漢朝對這些小國的影響。後來中亞、西亞的人發現絲綢是好東西,然後把絲綢帶到了羅馬帝國。羅馬那邊有錢,但沒有絲綢,所以有非常強大的需求。因為絲綢適合長途販運,並且利潤高,所以李希霍芬把這條路命名為絲綢之路。實際上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為了貿易和利潤開辟過這條路。這些歷史現在有些人不清楚,還以為是中國人為了賣絲綢才開了絲綢之路。

  即使在這以後,中國也從來沒有通過這條路輸出絲綢。在這之後,每當有戰亂,或者西方的需求變小了時,這條路也就不通了。因此從有了這條路後,往往是通的時間短,斷的時間長。因為當時的自然條件惡劣,而運輸代價是很高的。到了安史之亂,唐朝從中亞節節敗退,一直退到長安附近,絲綢之路基本上不存在了,變成了中亞內部的一條路。

  而這時,阿拉伯人掌握了航海技術,到了廣州、寧波這些地方。海運一通,絲綢之路的價值就沒有了,因為海上運輸量大,除了絲綢,還增加了茶葉、陶瓷等日用品。所以絲綢之路並不是始終都有那麼多的價值。

  現在的形勢和當時完全不同。

  現在建設“一帶一路”的主要動力來自我們自己,如果沒有對方的配合,沒有對方的需求,這個經濟帶能建設起來嗎?新疆外面現在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如果這些國家沒有需要,不跟你配合,你建得起來嗎?他們就是需要,是不是只有從中國才能獲得呢?他們的油氣是不是只能賣給中國呢?

  所以說,因為歷史上曾經有過繁榮的絲路經濟,所以現在就一定能夠復興,這是錯誤的。比如我們已經在阿塞拜疆建了油管,但這油管還要通過中間的國家,如果我們還要跟更遠的國家建立經濟帶,還是需要跟途中經過的國家和地區全面協調。還有就是要有雙贏的思路,如何讓對方有相應的需求,共同得利,而不是簡單地複制古代的絲綢之路,再現輝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