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朱立倫領軍國民黨:墜落或重生?

http://www.CRNTT.com   2015-04-06 00:05:08  


 
  然則,一個不幸的畫面就出現在我們眼前了,一個徹底偏安了的國民黨,也同時成了一個喪失了靈魂的政黨,這樣的政黨當其成為行屍走肉,當然也就只能在媚俗之中載浮載沈了。一二年的大選,我們就已經看到了馬到了強弩之末的端倪,當只能靠著中產階級對兩岸形勢逆轉的恐懼,而勉強維繫著國民黨政權時,這局面其實早已危機四伏了。

  一個政經分離的兩岸政策

  我的推論邏輯是這樣的,由於一個偏安的國民黨,在無法與民進黨競爭對台灣之忠誠度的狀況下,只能窺見民進黨“台獨”政策的弱點,借著兩岸的和平紅利來牟取政黨的利益。但也因為仍必須表現對台灣的忠誠度,所以就只能選擇一條政經分離的路線。然而這條政經分離的路線,在一方面不斷把兩岸危機極大化,機會極小化之下,其間所可能產生的矛盾,終於爆發為太陽花學運,從而為九合一的慘敗埋下導火線。當然,我必須把這邏輯中從政經分離政策下所產生的矛盾說清楚。

  我曾在之前的許多文章中提到,馬兩岸政策所謂的先經後政,其實是只經不政。在馬看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一政治性的默契,已經是最好的東西,他不會也不曾去想過,可以再追求更足以穩定兩岸政治關係的共識。我們都知道,九二共識乃是兩岸事務性商談的政治基礎,而事務性商談最大了不起,就也只能表現在以經濟為核心的各項交流上,要從這點跨向政治對話,那就必須有更具創意的思考,但馬何曾做過這些準備呢?如果沒有這些準備,“後政”這個後字當然就只是個空話而已。我以為馬自己恐怕認為,在他任內其實根本沒有時間去進到政治對話。如果馬真如此認為,這評估也許並非沒有道理,但如果他就是因為如此,而沒有去做好一些準備性的思考,並根據一些政治性的設計,來推動其兩岸經貿政策的話,那麼他後來因為政經分離政策所導致的惡果,就根本是他自找的。怎麼說呢?

  其實這個由於政經分離政策所導致的台灣社會內部的矛盾,也是不難理解的。基本上說,由於偏安的思維,它在台灣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就是,整個台灣社會在兩岸的政治層面,正快速朝“分”的意識移動,“一邊一國”的認知正在快速強化之中,而且越年輕,如此認知的比例越高,這種認知的轉化在年輕人中,也已經跨越了省籍的界線,成為了普遍的意識內容。這個現象與變遷趨勢,從李登輝時代就已經開始,馬英九主政後,這一趨勢也只有強化,而全無遏阻之勢。這也就是說,台灣整體正在快速“獨台”化之中,包括跨藍綠的支持者,都越來越能接受“中華民國”式的“台獨”,而且越年輕,這樣的新國族認同就越強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