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智庫雜誌:一國兩制始終體現著“維持現狀”

http://www.CRNTT.com   2015-10-02 00:21:53  


 
  在台灣社會的語境中,“維持現狀”是相對於“統一”與“獨立”而言的中間選項,但對普通百姓而言,“統獨”議題錯綜複雜難以釐清,而台灣政治人物又長期借此挑撥民粹,造成族群撕裂、貽害民生,因此多數民眾聲稱希望“維持現狀”,表面上是既不接受統一也不支持獨立,而實質上卻是不願糾纏於“統獨”紛爭,只求平靜的現實生活不被政治擾亂。由此可見,“維持現狀”蘊含了台灣民眾求和平、求安定的樸素願望,對此大陸方面是可以予以正面看待的。

  出於拉攏民意的考慮,如今台灣朝野都對“維持現狀”這一概念趨之若鶩,但各方僅從“不統不獨”的角度片面理解“維持現狀”,自然難以從根本上滿足民眾“維持現狀”的要求。如國民黨將“現狀”解釋為“不統、不獨、不武”,但這樣的“現狀”只是當前各方勢力平衡的產物,在缺乏制度保障的前提下畢竟難以長久“維持”;而民進黨甚至連“不獨”都不敢保證,其“維持現狀”的意願和能力更廣受各方質疑。此外,美國也有一套基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與台灣關係法》的“維持現狀”說辭,但其出發點卻在於確保美國的國家利益。

  即便如此,部分政治人物還常常以“維持現狀”作為抗拒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藉口,作為中國大陸為解決台灣問題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一國兩制”構想更是首當其衝,他們往往以“一國兩制”會衝擊台灣現狀為由煽動輿論的反感情緒,“一國兩制”因此在台灣社會飽受汙名化,而中國大陸長期對此缺乏反駁,客觀上也放任了這一現象的蔓延。當前“維持現狀”再次成為熱點議題,中國大陸正可以借此機會向各方宣傳兩岸政策,為“一國兩制”正名。

  事實上,“一國兩制”構想兼顧了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其在台灣的實行不僅不會擾亂台灣民眾現有的生活方式,相反還可以成為維持社會安定的制度保障。早在1998年1月26日,錢其琛副總理在江澤民主席《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發表三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曾指出,“未來按‘一國兩制’的方式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對台灣同胞的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沒有任何損害。許多台灣同胞希望維持現狀,對他們來說,‘一國兩制’就是最好的維持現狀的辦法”。(2)當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中也提出,“按照‘一國兩制’實現和平統一,滿足了台灣人民求和平、求穩定、維持現狀的要求和願望,完全符合台灣人民的根本利益”。(3)到了2014年9月26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也表示,“‘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是能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的安排”。(4)可見長期以來,“一國兩制”構想在強調國家統一的同時,也體現著尊重和維持台灣現實狀況的理念。但過去較少提及的是,這絕非後人附會的產物,早在鄧小平創造“一國兩制”構想的過程中,“維持現狀”的理念就已經蘊含其中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