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15-10-29 07:30:39  


 
  從供給方面看,“創業創新”動力孕育興起。一方面,大眾創業提供增長新動力。經濟新常態下,隨著簡政放權的推進以及商事制度的改革,中國正在興起新的創業熱潮,草根創業、創客、眾創空間等新的形式層出不窮。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全國市場主體、市場監管、消費維權有關情況》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685.1萬戶,同比增長15.4%,截止到6月底,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7419.6萬戶,市愁力進一步得到激發。大眾創業形成的千萬個微觀市場主體,雖然目前力量還很微弱,但伴隨著財稅金融政策的扶持、多層次資本市場逐步完善等創業土壤的改良,這些企業就有可能成長為參天大樹,成為某個行業或產業的領頭羊,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生力軍。另一方面,萬眾創新提供增長新動能。過去三十多年中國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經濟發展路子,目前單純依靠土地、勞動力等要素驅動的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要素供給結構正逐步從傳統要素供給向人力資本、科學技術等新的要素供給轉變。借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正掀起一個“萬眾創新”的新浪潮,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中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正在換代升級,動力更加強勁。

  從政策保障面看,政府仍有很大的助力空間。隨著中國宏觀調控水平的不斷提升,政府在穩定經濟增長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回過頭看,中國有效應對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和2010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衝擊,宏觀調控都取得了顯著成績。黨中央、國務院在宏觀調控方向、力度和時機的把握上,在調控手段和工具的運用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中國宏觀政策仍具備較大空間,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餘額均處於安全線內,並遠低於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銀行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較高,有足夠多調節流動性的手段和工具。此外,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胸懷全局、主動作為、不畏困難、講求實效,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不斷出新招、出實招、出硬招,不斷推動各項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在工作實踐中創造出了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隨著這些經驗和做法在國家層面的推廣,必將會給全年的經濟工作帶來新的氣象和格局。

  綜合來看,這些條件有利於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考慮到經濟政策有一定的滯後影響,今年以來出台的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和改革舉措,在第四季度還會繼續發揮穩定支撐作用。消費需求會繼續保持穩定,基礎設施投資、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投資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可以預計,我們有把握實現年初確定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的預期目標。

  繼續保持和增強戰略定力,以改革創新落實好穩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

  文章指出,走進新常態的中國,正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問題和新挑戰,這都是正常現象。只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保持和增強戰略定力,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政策措施,做穩增長的促進派、改革的生力軍,堅持“五力齊發”,就一定能夠完成既定年度任務和預期目標。

  第一,創新調控方式,增強宏觀政策的效力。第四季度,要繼續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注重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尤其要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改善實體經濟發展環境。落實好積極財政政策,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將已收回的沉澱資金用於公共服務等領域,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繼續推進“營改增”試點,落實好清理規範涉企收費的各項措施,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繼續實施好穩錦幣政策,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總量政策與結構政策並舉,促進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信貸合理增長。

  第二,促進有效投資,挖掘擴大內需的潛力。充分發揮投資在穩定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扎實推進7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建設,加快推開城市軌道交通、新興產業、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四大新的工程包。加強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農村電網、智能電網建設,加快寬帶網絡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升級需求,落實完善鼓勵社會資本舉辦教育、文化、旅遊健身、養老醫療等機構的政策,為穩增長注入強大的社會力量。

  第三,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經濟增長的動力。加快發掘大數據開放創新、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裝備、工業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的增長點。實施好“中國製造2025”,抓緊啟動智能製造、綠色製造、高端製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分步實施“互聯網+”重大工程。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落實好發展電子商務、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等各項政策,大力發展工業設計、融資租賃、科技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實現以結構調整帶動經濟增長,以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繼續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推向縱深,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用政府的“減法”換取市愁力的“乘法”。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調整過渡期辦法。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統籌推進利率、匯率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放寬投資准入門檻,激發全社會的投資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五,提升開放層次,打造合作競爭的助力。積極完善擴大出口和增加進口政策,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鞏固出口市場份額。務實推進“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加快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快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領域啟動實施一批前期收獲性工程。充分利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創新載體和窗口,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更好利用國際市懲資源,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提升開放層次和水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