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智庫雜誌:台灣民眾抗日曆史 不容篡改

http://www.CRNTT.com   2015-11-04 00:06:39  


 
  “台灣民主國”為中國抗日運動的原點

  “台灣民主國”,是1895年5月25日台灣被迫割讓給日本後台灣官民為自救而成立的所謂“共和國政體”。“台灣民主國”的方案,是台灣省內外的官紳共同醞釀而成的。台灣紳民由於歷經一連串爭取朝廷重視、地方大吏支持和列強援助、反對割台無果的情況下,開始籌畫自主保台,醞釀以自立民主政體的形式,反抗日本的領有,根據萬國公法之“民不服某國,可自立民主”①之條,認為只要台灣“獨立”成為“一國”,再向外國求援,或許可以避免被割讓的命運。

  煙台換約以後,台灣紳民皆知割台之事已無可挽回。5月15日,丘逢甲率領台灣士紳與唐景崧等,集議於台北籌防局,眾皆認為:“萬國公法有‘民不服某國,可自立民主’之條,全台生民百數十萬,地方二千餘裡,自立有餘。”②這是自主保台之議的初步醞釀。同時,台灣士紳又發電報給總理衙門、北洋大臣、南洋大臣、閩浙總督、福建布政使及全台升官,表明獨立的意圖:“伏查台灣為朝廷棄地,百姓無依,惟有死守,據為島國,遙戴皇靈,為南洋遮罩。”③

  5月21日,丘逢甲、候補道林朝棟、內閣中書教諭陳儒林等,在台北籌防局聚會。陳季同再申前議,於是自立民主之策乃定。遂鑄金印一顆,文曰:“台灣民主國總統之印”,制長方形“藍地黃虎”旗,“虎首內向,尾高首下”,以示臣服於中朝。丘逢甲等共議,推唐景崧為民主“總統”。

  24日,將宣言譯成外國語並送至各國駐台領事館,25日上午9時舉行獨立典禮,宣佈成立“台灣民主國”。唐景崧被推為台灣民主國的總統、劉永福被推為大將軍、丘逢甲則為義勇軍統領。“台灣民主國”將制定好的“黃虎旗”為“國旗”,將刻有“民主國寶印”為“國璽”,建年號為“永清”,台北為其首都。

  對於“台灣民主國”,一些別有用心的台獨立場的學者,試著將“台灣民主國”視為一個“事實”“獨立的國家”,而將其放在台灣人民從十七世紀以來反抗異族統治的脈絡下來解讀。認為,“台灣民主國”和台灣歷史上之前的政治運動相比,具有以下三大特點:在獨立宣言中主張所有的國務都由公民公選出來的官吏來推動;明確地表達以台灣作為領土的建國運動;它是首次嘗試亞洲任何其他國家所未曾經歷過的共和體制。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