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智庫雜誌:台灣民眾抗日曆史 不容篡改

http://www.CRNTT.com   2015-11-04 00:06:39  


 
  “台灣民主國”在事實上並非與今天西方的各民主國家相同。它是特殊環境、特別狀況下的特別產物。史實充分說明,它的成立不過是中國及台灣官方上層領導階級用來尋求國際支持、藉以嚇阻日本攻台的權宜作法。其成立宣言中的“恭奉正朔,遙作屏籓”之語,明確表明其對中國的忠誠。故連台灣主體史觀的創立者與推行者李筱峰都認為:“‘台灣民主國’不能算是一次真正的台灣獨立運動。清廷的官吏在甲午戰敗後,想以台灣作為和談的籌碼,但恐台民不服,因而必須在台灣製造抗日行動。”⑤

  故“台灣民主國”雖然短暫,但設計是屬於清朝或中國之下。它並不具備一種完全獨立自主的地位,且“民主國”也是一種過渡性的短暫組織,它設計當台灣歸還中國的任務達成後,它就自行結束。

  從以上歷史史實可以看出,“台灣民主國”的成立,主要是迫於當時急迫形勢的需要。“民主國”一成立,便立即任命新的官職以填補空缺。這樣,台灣抗日的領導體系才得以維持,並對其後台灣的反割台武裝鬥爭起了組織保證作用。“台灣民主國”雖名義上為“國家”,但實質上其設計屬於中國之下。它成立的本身,就是台灣人民對抗日本侵略鬥爭的步驟,其後的對日抗戰,更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原點及重要組成部分。

  辛亥革命引爆了第三波武裝抗日

  1902年,總督府以誘惑、欺騙、強迫等手段,殘酷殺害武裝抗日首領及同志數千人後,台灣各地開始平靜起來,但實際上各地反日義士攝於日本人的威權,反日情緒處於埋藏期,一旦有導火線,反抗運動就像火山一樣爆發。受中國辛亥革命的影響,從1902年到1915年,台灣各地爆發了多起武裝抗日活動,這也是台灣人武裝抗日的第三期。此時期陸續有13起零星武裝抗日事件。在這些事件中,有11件是1911年中國大陸辛亥革命的影響而發生,特別是其中的4件明確要與大陸的辛亥革命相呼應。儘管這樣,依然有別有用心的台灣研究者硬是將這些事件與所謂的“獨立意識”聯繫起來,借普通民眾對台灣史的不瞭解,來誤導民眾的歷史觀,以達到相關塑造台灣人民的主體意識的目的。他們竟然在維基網站上公然宣稱在“這13起事件中宣稱台灣與大清帝國友好的有4件,稱王稱帝、要自立台灣王朝的有6件,兩者皆可的1件,不明其目標的2件。由此數位可以發現,欲自立“台灣獨立國家”或政權的比例,超過與大清帝國友好的部分。”⑥維基的觀點體現台灣個別學者完全無視歷史事實。這個時期幾大武裝反抗殖民統治者的起義的歷史史實,足以辯駁台灣某些台獨學者有意篡改歷史的險惡用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