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智庫雜誌:兩岸關係 新特點與新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5-11-17 00:15:00  


 
  從台灣方面來看,2008年1月,馬英九在國民黨重返執政舞台的前夕,提出“新三不”的兩岸關係模式,就是“不統、不獨、不武”,並且,馬英九就“不獨”做了說明,“他所說的‘不獨’,就是不推‘新憲法’或‘台灣共和國’、‘台灣國’”⑤,從此,國民黨確立了以“不統,不獨,不武”為核心的兩岸政策。2015年6月3日,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演講中表示,“在當選‘總統’之後,我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⑥

  從上述兩岸三方的政策論述可以看到,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框架已經初步確立,這個框架的上限是兩岸的統一在短期內無法實現,兩岸的和平發展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下限是台灣曾經主張“台獨”的民進黨接受了“中華民國的憲政秩序”,國民黨與民進黨都排除了“法理台獨”的選擇。在上限與下限之間將是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各方應該認識到,兩岸關係基本框架的形成不僅是大陸、台灣以及國際因素共同磨合的結果,也反映了台灣與大陸的內在本質聯繫,那就是:完全切斷兩岸的聯結,實現“法理台獨”是不可能的;台灣與大陸必然保持某種形式的聯結,這個聯結是台灣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二)採取由下而上的方式推動兩岸之間的各項交流與合作將成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特點

  隨著兩岸關係的基本框架得到確立,兩岸關係出現極端狀態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兩岸互動的主題將不再是過去激烈爭論的抽象大概念,例如和平或者戰爭、統一或者獨立,而將聚焦在具體問題上,針對兩岸的社會治理、民生議題進行對話、交流與合作。

  從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模式來看,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恢復協商至今,“兩岸兩會”實現了11次高層會談,已簽署23項協議,涉及經濟合作、司法互助、旅遊、食品安全等多個方面,兩岸關係進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階段。正如大陸台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在第三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中指出,“2008年以來,兩岸形成了以海協與海基會協商、談判並簽署協議為重要動力的‘協議拉動型’的發展模式”⑦。這是由兩岸當局主導推動的自上而下的發展模式。但是,從兩岸關係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些協議的簽署沒有產生人們所期待的社會效應。台灣“太陽花運動”的爆發,顯示出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沒有與台灣社會存在的政治、經濟、社會等結構性矛盾相結合,沒有有效地帶動解決台灣社會發展存在的各類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