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智庫雜誌:美國已無力充當台灣經濟救世主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00:09:51  


 
  國民黨退據台灣以後,1952年以來,台灣當局採取了“土地改革”、“進口替代發展戰略”、“出口導向戰略”、“三化戰略”(自由化、制度化、國際化)等戰略,使得台灣經濟不但很快得以恢復,而且很快“起飛”,取得了飛躍性發展,甚至於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GNP從1952年的16.74億美元增長到1999年的2908.20億美元,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192美元增長到1999年的13248美元。(23)

  這期間,“美援”起了相當大的作用。二戰後,處於主導地位的世界強國美國,面臨著在多邊主義基礎上重構統一資本主義市場——消除商品和資本跨越國界轉移的障礙——同時建立起有利於美國的力量均勢的機遇,美國採取了打破歐洲和日本控制地區分別形成封閉貿易集團的立場,以實現其全球門戶開放政策。(24)

  在台灣進口替代時期,介入台灣經濟的國際資本正是“美援”。從1951年到1965年,美國除了給台灣提供了大約2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外,還提供了總數達14.8億美元的經濟援助。(25)大量美援的到來,穩定了一度處於混亂與危急的經濟與社會形勢,提供了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起始條件和外部環境,推動了台灣經濟的起飛和高速成長,完成了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的過渡。可以肯定地說,沒有美援的支持和幫助,就沒有台灣經濟如此快速的成長,台灣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將會大大推遲,更說不上“經濟奇跡”的創造了。(26)根據美國學者雅各布所建立的“無援助成長模型”計算,美援使台灣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率提高1倍以上,人均國民收入增長率提高3倍。若是沒有美援,GNP增長率將僅僅為3.5%(實際為7.6%),1964年的GNP將僅為實際數的58%,1964年實際的GNP要到1980年才能達到;而1964年實際的人均國民收入在1995年前都將無法達到。這就是說,美援使台灣達到1964年時的生活水準提前了30年時間。(27)的確,“美援”在幫助台灣穩定財政、抑制通貨膨脹、填補國際收支逆差、提供經濟發展資金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正是“美援”幫助台灣順利實現“進口替代發展策略”、隨後又進行“出口擴張”,在“美援”體制下,台灣完全融入資本主義現代經濟體系,成為資本主義現代世界體系的邊緣區。

  1972年,尼克森訪華,代表著美國政府逐步放棄了過去使美國同台灣站在一起而敵視新中國的政策。尼克森政府的舉動給台灣帶來的震動是:台灣能不能作為“邊緣區”繼續在資本主義現代世界體系中存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